语文教与学吧
关注: 40 贴子: 517

  • 目录:
  • 人文学科
  • 1
    元稹是一个在作风上饱受争议的诗人,但他的确是一个多才的诗人。他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实现两经擢第。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早年元稹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而且二人是同科及第,由此结下了一生的友谊,二人之间有大量唱和之作,后人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他的
  • 1
    在中国历史上,闺情诗词始终是文学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一首词,相信很多人都曾经读到过,也为之感慨不已,那就是南宋大词人陆游所写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犹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任何的翻译都不会有原词那么美。其中上下阙的“错,错,错”和“莫,莫,
  • 1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学过一首诗叫《春夜喜雨》,诗词是这样的: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老师教我们的译文是这样的: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有一个机会,和一位前辈聊
  • 5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
  • 1
    古人爱诗词,不仅可以衬托自己的儒雅,还可以怡情养性,结交朋友,学习知识。所以诗词不仅是作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也是一种娱乐的工具。比如大文豪苏轼就喜欢写回文诗,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元稹一首诗描写茶,可以写成七层的宝塔诗。下面这首诗非常少见,不仅趣味浓厚,还很有禅意。 游紫霄宫七言八句 唐代 白居易 水洗尘埃道未甞,甘于名利两相忘。 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
  • 2
    明确词性 (一)明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
  • 0
      1、春院无人花自香。——无名氏《浣溪沙》   2、泪眼花前只见春。——贺铸《减字木兰花》   3、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4、春花春月年年客。——纳兰性德《菩萨蛮》   5、春入花梢红欲半。——王之道《蝶恋花》   6、三春景色花荡扬。——宋太宗《缘识》   7、花乘流水传春信。——黄裳《蝶恋花》   8、花动两山春。——曹勋《好事近》   9、千盖笼花斗胜春。——吴文英《浣溪沙》 http://www.weidianyuedu.com/conte
    然宝baby16 11-24
  • 5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成就无比灿烂光辉的高点,古往今来,留下多少中秋咏月名作,穿越浩渺历史长河,读来依然感人心魄。无论今夜是否皓月当空,都值得我们用那些最经典的中秋佳作,与孩子一起分享这美好的中秋之夜! 1.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苏轼/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 3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一、临大事而不乱。 出自宋·苏轼《策略第四》。意在告诫人们在面对大事时务须镇定,千万别乱了方寸。镇定则头脑清楚,处事不乱;方寸一乱,则事必失败。 二、合则留,不合则去。 出自宋·苏轼《范增论》之八。去,离开。与人相处和谐愉快就继续交往,不愉快就分道扬镳。 三、临利
  • 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
  • 7
    2001年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
  • 3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王安石不仅文学上之造诣足以上追韩、柳,即其卓绝之政见、特殊之个性,亦皆隐括无遗。 一、岁晚惜流光。 出自宋·王安石《岁晚》。岁晚,年终。流光,流逝的时光。此言人到一年行将结束之时会倍感时光易逝,意在表达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之情。 二、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出自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专
  • 0
    天津河西的卢妈妈反映,我们是单亲家庭,孩子和我在一块生活,今年16岁,性格也不孤僻,就是不爱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学校老师拿他也没办法,有时为了逃避写作业还装病,我们都是以鼓励为主,逼得急了做了也是应付的,错多对少,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啊? 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给天津河西卢妈妈的建议:如何30天帮孩子戒除游戏,建立手机界限,如何帮改善孩子叛逆|厌学,如何帮孩子冲刺逆袭中考10-160分!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1年经验
  • 4
    我得承认我是个失败的家长,所以只存在教训。虽然从来都是要强,但是在孩子高中生涯我是不尽责的。我觉得是我自己的失误,也放纵了孩子的三年,导致于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孩子在高考中完败,自己关着门睡了三天,而我也哭了很久很久,于是我在反思自己的失职。   在高中这三年,只关乎到孩子的生活问题,觉得学习的东西完全就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情,我不该过问。在孩子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我完全不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直到高三面临
  • 1
    南宋诗坛的四大诗人,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单从排名上来看,陆游居最末。实际上,在这种地方计较名次,就会被人名次所骗了。这个排名完全是为了音律的和谐,读起来容易记住而已,尤杨范陆,就很容易记住。类似的排名还有初唐四杰。四杰的排名是王杨卢骆。于是乎,杨炯就不同意了,他说:愧在卢前,耻在王后。杨炯这样说是因为杨炯和王勃辈分相同,而卢照邻和骆宾王比他们高一辈分,这样不尊重长辈的排法才让杨炯生气
  • 0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一、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出自晋·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余滓,指尘埃。杳然,高远的样子。诗句描写深秋重阳时节天高气爽的景象。 二、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而。
  • 1
    中秋怎么过?诗词、歌赋、酒,月,是中国古人过中秋必不可少的元素。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中秋之夜,写下不少名作,其中这一篇《太常引》是为好友吕叔潜而写,你读过吗?吕叔潜名为大虬,是词人声气相应的朋友。 原文: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词人在上片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
  • 0
    这个吧已经凉了,枉我一番等级
  • 2
    谈些拙见。 读《逍遥游》,想要知道怎样”逍遥“,达到绝对的自由,其实只读一句就可以了,就是: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解释一下:想要达到绝对的自由,需要顺应天地本有的样子,驾驭六气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而逍遥自由,不需要凭借任何外物。 然而如果你只读这一句,也许意思上能够明了何为真正的逍遥和绝对的自由,但思想上仍无法与庄子相通,因为庄子为了说明”顺
  • 1
    我国古诗词中描写塞外生活的有很多,其中代表的有唐代王昌龄的《出塞》,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成为家户喻晓的千古绝唱。其实北宋时期还有一首边塞诗歌,被世人所吟唱,那就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所作的一首千古名篇——《渔家傲·秋思》,全诗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历代读者读起来无不真切感人。它是一首边防军人的诗歌,其英雄气概牵动着千万读者的心
  • 0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首诗主旨所在句,或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诗眼犹如人眼,最为生动传情,如何鉴赏“诗眼”?现总结出以下六法。   一、从“诗题”上鉴赏“诗眼”   有的诗,诗题起到提示全诗中心的作用。通过“诗题”即可找到“诗眼”,并从这一“诗眼”中体会诗歌情感。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
  • 0
    中国人喜欢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意思,于是,成语应运而生。成语不仅言简意深,有的成语还十分唯美,让人念念不忘,下面这些唯美的成语,你喜欢哪一个? 鲜衣怒马 【释义】指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冤狱》:“群盗得志,弥横恣为推埋,鲜衣怒马,以游侠为称,其魁名朱国臣者,初亦宰夫也。” 【例句】这位少年鲜衣怒马,颇有得意之态,定是今天高中的进士无疑了。 岸芷汀兰 【释义】岸芷汀兰,
  • 0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他们是指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三皇”之名不见于经,组成亦有不同说法,但《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风俗通引》、《白虎通义》、《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说。 “三皇”按照流传最广的是:伏羲(天皇)、神农(地皇)、少典(人皇)。 而五帝呢,按照
  • 1
    宋词大致可分为两派,一婉约一豪放,而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辛弃疾更是有着"词中之龙"这样的称呼,但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也是写过不少婉约词的,而且写得不比他的豪放词差就如最经典的那首《青玉案·元夕》,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多少人心动不已,而他的这首《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也同样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
    呢喃sq 7-21
  • 1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1、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二回。此以浮云、飞鹤比喻一个人行动自由、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 2、过了河儿就拆桥。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本句是写指斥利用他人而忘恩负义之辈的话。 3、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污淖,污秽的烂泥。这
  • 1
    1、相逢不似长相忆,一度相逢一度愁。 出自宋·周紫芝《鹧鸪天》。诗句描写织女与牛郎长久分离的苦痛和短暂相会后的忧愁。因为一年一度的相会,虽然暂时得到片刻的快乐,但快乐之后则是漫长的相思、相忆,其苦何哉? 2、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出自宋·晏几道《鹧鸪天》。相思离别之苦本来就不是能够用语言表达得清楚的一种情感,因此泪湿花笺书写相思之情,是毫无助益的,意谓相思离别的苦情是男女间一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
  • 1
    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我便是人称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号称一枝梨花压海棠,人送绰号玉面飞狐周伯通……”一时间,这段文字便成了朋友间调侃时的经典流行语。那么,这“一枝梨花压海棠”究竟是何意,又典出何处呢? 此语原作“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原意是形容杨贵妃哭时的妩媚之态如梨花带雨般柔媚,后来
  • 1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1、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风景优美的地方不是经常能够遇到的,像这样盛大的文人雅集也不会再有,此言滕王阁环境之美、贤士之多。 2、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安于贫困之境,通达的人能够达观地听从命运
    沧丨浪 6-20
  • 1
    人生很多时候面临两难选择,熙熙攘攘的闹市繁华热闹,却罕见些淳朴和真诚;青山绿水的乡村清静悠闲,却缺少些便捷和高效。初春的生机盎然,却寒意逼人;盛夏的瓜果飘香,只是暑热难当。左手是红毯铺地、花团锦簇,却可能深藏危机;右手是黑云压顶、荆棘丛生,也许是机会多多。唐代一位诗人一生都是如此犹豫不决,下面这首诗就反映了他极度矛盾的心境。 无题 唐 李商隐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
    左岚音 2-14
  • 1
    表现手法 起兴【概念】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例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赏析】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虚实结合 【概念】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0
    人老了就喜欢回忆,过往里深藏着酸甜苦辣,无论欢乐与忧伤,都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现实中也见多了生离死别,不管是哭泣还是笑对,都是红尘中的过客。 徐志摩在他的诗里这样写道,“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忽然我乱了。”唐代诗人刘长卿虽然与我们时隔久远,如果他读了徐志摩的诗,一定也感慨万分。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
    渣渣略过 11-24
  • 1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 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辛弃疾的作品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出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毕竟无法阻挡奔流的江水,依旧向东奔流不息。 2.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出自宋·辛弃疾《满江红》。此言离愁最让人伤
    听着风 11-20
  • 1
    文学常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但很多学生认为文学常识内容多、分值小,花太多时间去记不太划算,倒不如记一两个近义词或成语,于是就放弃。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文学常识固然内容多,但只要有巧妙灵活的方法,就可以化繁为简、化多为少,轻松而又高效率地记住。特将记忆文学常识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穿针引线法 小时候看人家玩魔术,见魔术师往嘴里塞了一把针,很艰难地吞下去(不知是否真吞),又吞了一根线,然后居然
    lcn80 10-21
  • 2
    文/愚人 豪迈远超李白的唐朝诗人,韩愈给惯的不行,名字更是牛到了天上去 在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的时间段时兴不同的文体。唐朝,是一个盛产诗的时代。各种风格的诗作,各种性格的诗人,为盛唐的历史平添了许多不一样的风景。李白,狂放不羁,性格孤傲;杜甫,情感丰富,忧国忧民。他们的诗与性格特点互为果因,相互交融,活出了他们自己独特的人生,也写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不朽诗歌。 在唐朝,有这样一位诗人,性格豪放如绿
    宇文老师 10-12
  • 1
    你最喜欢的诗句是哪些
    宇文老师 10-12
  • 0
    “笑纳”并非笑着纳,“慈母”曾是伤心事,“呆若木鸡”最初是个褒义词……这些容易误读的文学常识,你都知道吗? “冠冕”并不皆“堂皇” “冠冕堂皇”是一个成语,比喻外表很体面然而实际并不如此。但在古代,“冠”和“冕”二者的词义所指并不太一样。 帽子古代称首服,“冠”在古汉语里第一个意思就是首服的通称。古时,人的社会身份不一样,“冠”也就不一样:庶人戴的为缁布冠。缁为深黑色,缁布冠就是深黑色的布所制的帽子。
    9-25
  • 0
    很多同学常常会忽略掉自己学校的校训,其实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办学理念的体现,通过校训我们可以先提前了解一所大学的文化,可初步判断这所大学与你是否”合得来“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些学校的校训吧!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卦》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刚劲有力地不停运转,君子应当效法天地,奋发努力,永不停息。“厚德载物”出于《周易·坤卦》的《象传
    9-25
  • 0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宋词是描写的杭州的美景,那如焑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帷幕,阁楼有高有底,把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 0
    念奴娇,著名词牌名之一,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一、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出自元·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 遥望吴楚一带,天渐渐地低下来,天地间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二、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出自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可爱的荷花随着清风像美女微笑一般轻轻摆动,一阵一阵的清幽花香悄悄地飞进了诗人的
  • 0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月,是团圆月也是相思月,苏轼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最美好的祝愿,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认为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是中秋诗词里边最好的一首。 其实苏轼写中秋的诗词除了这首《水调歌头》外还有一首也非常出名,不过这一首不是因为中秋而出名,而是因为开头一句:“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短短十二个字,似是写尽了人生的无奈、世事的沧桑,或许因为开头太过光
  • 0
    自古文人墨客最多情,古代又没有朋友圈,要晒自己的情绪只能靠伏案著述或者口耳相传。 他们或豪情满怀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语,或壮志难酬做出“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默默含恨之举。 最怕的是发牢骚就发牢骚吧,还倒霉让人听见了,让人听见也没什么,关键是听见的这人是皇帝,于是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学反应。 “祸从口出”: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山人
  • 0
    王勃的《滕王客序》,辞藻华丽,对偶工整,佳句俯拾即是,小楼特选其中四大名句,与大家共赏,至于哪一句最有名,大家心中早有答案。 写景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 王勃的这一名句,本是模仿庾信《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句,但他的知名度远超原句。 在王勃的这一写景名句中,描绘了一让人无限想象的视觉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