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6我先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
34今天才知道还有这个剧 可是在网上个网站都找不到。在BILIBILI上看了一些片段 觉得还不错 跪求!!!
-
9少不读苏轼,老不读辛弃疾。 在我看来,这句话体现了少年无知时读不懂苏轼,成年知性后看辛弃疾就没有味了。唯有成年历尽沧桑格局上升到一定高度方能真正读懂苏轼。辛弃疾相比苏轼,就如未成熟的莽撞热血青年相比成熟知性历尽沧桑的成年人。格局和境界上差不少。
-
0苏轼全集的那个版本好,看网上主要有中华书局和团结出版社的,各有啥特点,求大神赐教
-
3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0最好有大佬做出解读的。
-
0
-
11我个人认为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
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断松岗。
-
30
-
154本来不想就此话题专门开一个帖子的,但近来看到天涯奇谈怪论越来越多,竟然有人貌似深思熟虑地发表高论:“苏轼诗放在唐代,也就是二流水平。”而且还
-
124是楼主两年前《东坡经典词作整理》的续贴,与诸君共赏。 ———————————————————— 参考:《宋诗鉴赏辞典》,度娘百科(如果有其它资料会另外标注) (依旧是不定期更新,尽量会每天更新一首诗)
-
8苏轼自己也说过,苏辙的文章并不在他之下,可是为什么多数人对苏辙的印像很少,感觉是沾了哥哥的光才被列入八大家的。
-
00临江仙·赠王友道 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 白话译文 谁说“东阳”人都是瘦弱的呢?你眼睛凝眸如用漆点染似的炯炯有神。琼林般的仙境终究远离尘世。试看你披着鹤毛制作的斗篷,依然像谪到人间的神仙。 休要清谈,即使挥动那玉柄的麈尾拂尘;清谈伤真,要不伤真,必须保重身体,蓄养元气。风流韵事哪里比得415林语堂先生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是否偏激???这本书我刚看了一半,觉得作者对王安石十分厌恶,请吧友指教11美食,人,还是精神8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褒贬不一,有说是经典的也有说是马后炮的,对王安石评价太主观了,有什么更客观全面的传记吗1苏轼与陶渊明感觉研究价值挺大的 苏轼晚年时期作了那么多和陶诗1红尘劫后定风波,一世沧桑千首歌。 吟罢深知君未死,有华人处有东坡。20见吧内竟然有人,一口一个肘子哥,诋毁苏轼只会写诗词做菜不会做官,实在忍无可忍 大家评论的是二人的政治能力和影响吧?那我们至少做到两点,第一,不比文学,这个世界历史上,能有资格跟苏轼比文学的也就屈指可数几个人,包拯差得远。第二,用基本上大家认可的正史来比。(如果你们非得说狸猫换太子,铡美案。不知道苏堤,抗洪,为百姓基本医疗基本教育事业做出极大贡献的苏轼基本政绩,以至于来去都有百姓自发夹道相迎送这些事的8除了大家都熟悉的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没有跟苏轼生平有关的网络小说,结合历史,写的有一定深度,但是又不会把苏轼美化的不真实(我是苏东坡铁粉,但喜欢他正是因为他“真实”,可爱,有温度,不需要把他包装成“完人”或者“神仙”)。7《赤壁赋》里“惟江上之清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在长江上睡了一晚上真的没危险嘛,不会被水冲走2看了好几本传记。好喜欢苏东坡啊。现在真正成都5本人山东,想五一或者十一假期按照武汉,黄州,广东,惠州,过琼州海峡,海口,儋州走一圈。大神们给参考参考七天来得及吗?有一起的吗?4功名一走兔,何用千人逐是什么意思啊1百度的译文不对31151782二十五年后,也就是苏轼1000年诞辰。 我愿在苏子诞辰那日去眉山 今年我21岁,到了那时就是46岁了 有没有人愿意同往 在这里留个名字 让我们等这个漫长的二十五年41010请问前后赤壁赋是后人命名的吗?990众所周知,苏轼代表着宋词的最高成就,李白泽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成就。两人也总是被相提并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苏轼和李白孰好孰坏。 1.诗词:平手。 这个实在比不了,两个人的名气以及实力都太强悍了。 2.书法:苏轼胜。 苏轼为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之一,其《寒食帖》为代表作,而李白就。。。 3.绘画:苏轼胜。 同样,东坡也擅长画,尤其是枯木怪竹,李白。。。 4.酒:李白胜。 李白可是酒仙啊,苏轼虽然也喝酒(丙辰中秋,欢饮达23最近混贴吧发现,诋毁王安石的人很多,自己吧里倒还好,倒是王安石吧里,有很多简直就是在扯淡。而且也有些诋毁苏轼的。 个人很喜欢这两个人,虽说对8《与鞠持正书》里,有一句,“文登虽稍远”是什么意思呢?偶然看到的,但找遍百度没看到解释,在此求教10全国服务热线4000-511-8882“美誉烧坊”于1936年,民国25年赤水县设立,是由中原商人苏远堂和传统酿酒匠人刘昌贵共同开设的酿酒作坊。民间素有:苏洵“儒家八德美誉人”和苏轼“赤水河畔美誉酒”的传奇佳话。故定名为“美誉烧坊”。 酿酒匠人刘昌贵师傅坚持酿好酒,秉承“好曲好池好功夫才能酿好酒”的原则,在整个酿造过程当中,下料拌曲上甑入池蒸馏等所有的细节都亲自把控,烧酒本事大小,全在出酒的刹那见高低,传统白酒止于蒸馏,一但酒醅上了甑,就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