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 447,177 贴子: 10,028,820

未若隐笔记血史,言情小说掩春秋。

  • 目录:
  • 古典文学
  • 25
    最近很火的越剧我的大观园中的贾宝玉。
  • 140
    每次一提林妹妹就放陈晓旭的照片。。。虽然现在网上普遍都把陈晓旭的颜值吹上天说她就是林黛玉巴拉巴拉 但是客观来看原著,和她最终,其实也包括妆造的一些问题,呈现的林黛玉差距真的很大。。。原著里几个颜值TOP,such as晴雯,龄官都是像黛玉的。。。多次用西子写她可想而知黛玉本人该有多惊艳王扶林没说错,演员外形确实是不够漂亮,拿安雯和陈晓旭同框对比下就知道了😢 不过说实话绛珠仙子谁来演都不会十全十美的毕竟她是真仙女
    上官大葱 02:40
  • 8
    恩骑尉是清代异姓爵位制度中的一个具体爵位,属于世袭九级二十七等世爵制度中最后一等爵位。 清代异姓爵位制度详细分为九等二十七级,其中包括: 公爵(超品,分为一等、二等、三等) 侯爵(超品,分为一等侯爵兼一云骑尉、一等、二等、三等侯爵) 伯爵(超品,分为一等伯爵兼一云骑尉、一等、二等、三等伯爵) 子爵(正一品,分为一等子爵兼一云骑尉、一等、二等、三等子爵) 男爵(正二品,分为一等男爵兼一云骑尉、一等、二等、三
  • 1
    半夜睡不着,想到过几日下雪,又忆宝玉向妙玉讨梅,心怜玉,故作此杂诗 《醒成梅·恨玉》 忽雪乍寒年将近,畸人寤觉薄霜帔。 应喜来年新一景,却怜清庵独栊翠。 凄风拂槛唤情欲,更声靡靡催入寐。 幽梦恣游寻仙所,叨扰司主问是非。 不言此情是真假,不辨是人还是梅。 一指点乱清醒梦,欲语却休泪湿被。 怨雪假葬真真意,无奈蠢玉不解味。 劝君莫成绛珠草,花谢太虚方知悔。 恳问噎雀还赐羽,重头撮尽旧情灰。 今与李君对酌饮,同愁相
  • 3
    僭主是欧洲历史上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教皇没有对其加冕和承认的国王(事实上是一国的统治者)。 花袭人作为贾府几两银子买来的毛丫头。当时年纪很小。毫无靠山可依。有幸被分派贾母。贾母觉着这个小丫鬟“心地纯良,克尽职任”。并且伺候谁都是尽心尽力。 于是贾母就派袭人当然贾宝玉身边的首席丫鬟。 在贾府贴身服务主子。也意味着是一种权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时间一长。袭人的社交圈子就是贾府上层女眷了。就是贾府小厮、
  • 15
    曹公笔下的林妹妹到底是啥什么样的人,求科普
  • 21
    贾宝玉交往的男人没几个,蒋雨涵是男色事人的,柳湘莲外表也比较女性。北静王也是个脂粉王爷。 秦钟就更女性化了。这些人能有什么事业型,什么竞争精神。
    河心云影 01:05
  • 18
    宝玉给黛玉的药方:     1、“头胎紫河车,2、人形带叶参,3、龟大何首乌,4、千年松根茯苓胆,5、死人头面上的珍珠”   &n
    一指一导 00:31
  • 0
    《石头记》第二十八回宝玉配方段落的科学读解(“‘人形’带叶[xié]参”意为与千年松根茯苓相须配伍的沙参,这也就是说,所谓的“人形”带叶[xié]参不是人参) 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xié]参,三百六十两:“人形”用典陆游《纵笔二首其二》“百尺松根结茯苓,千年长养似人形”藏词修辞指紧邻下文的千年松根茯苓 “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诗经·国风·秦风·小戎》:“
    一指一导 00:28
  • 11
    烧是在外面烧的,怨也怨不到院里的丫头身上。 再贵重也就是一件袍子罢了,贾母王夫人能把宝玉怎么样,拉出去打死? 主子最多被训斥几句的事,晴雯自己一个奴才竟然能把命都不要,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工贼了。
  • 3
    仅从《红楼梦》原文出现“唐宋元明”四个字,不能确凿地说明《红楼梦》就是清朝写的,但可作为辅助推断的一个线索,具体分析如下:- 从时间逻辑角度:正常的历史叙事中,按照时间顺序列举朝代时,如果作者处于清朝,在列举完前朝“唐宋元明”后不再提及本朝,是比较符合行文习惯和历史认知的。若作者身处明朝或更早,一般不会将本朝与前朝以这种方式并列叙述。- 从文学暗示角度:《红楼梦》整体带有一种对历史沧桑、朝代更迭的感慨
  • 4
    如果薛大妈真的很希望钗爷能嫁到贾府,那么一般情况下应该不会主动说这样的话,对吧?如果这样说,那是为了在黛玉造成面前制造一种假象,对吗?反正当时在场也没几个人。还有一种可能性,可能当时待选还是有希望的,所以薛家只是把贾家当成备胎了,所以就是随便说说,当时待选的事有结果了吗?
  • 0
    科学叶学(第十六回【南(v.)[nā]巡】指“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即太祖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拜谒虞舜巡狩台和望陵祠,出南宋《嘉泰会稽志》卷六) 叶[xié]诗:《石头记》原著作书人东鲁孔(摄衣)【梅溪】张英长子张廷瓒(1655-1702)《传恭堂集》卷二《南巡恭纪》:“事重省方符舜典,制尊时迈叶[xié]周诗。” 作品(第四十回“十锦”琺瑯杯等无西洋字样琺瑯器皆希腊拜占庭或曰中世纪拜占庭时期拜占庭帝国出产。锦指缀锦阁;11人
  • 2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按:贾敬是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进士,此时年龄是73岁。后第六十四回贾敬不禄,享年76岁。第六十三回六十四回殡通“摈”,天乃天贶节(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正月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殡天”意即六月六日去世。 宋代杨万里(1127年—1206年)《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
  • 0
    科学配学(第28回“人形”用典陆游“百尺松根结茯苓,千年长养似人形”藏词修辞指下文的千年松根茯苓;“‘人形’带叶[xié]参”乃与千年松根茯苓相须配伍的沙参) 配药:第三回【“葛‘菱’”】用典宋代葛天民《秋日西湖闲泛》“菱花开古镜”藏词修辞意为古镜,指“贾天祥正照风月鉴”的第十二回——独参汤“替老太太配了药” 上半身“诗配画”审美与下半身《相濡以利》婚配审美(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百物皆有合偶,偶
  • 17
    而林黛玉最怕冷,即使在春夏之交也要穿夹棉,药吃的是人参肉桂做的养荣丸。 她们一个象征着大清,一个象征着大明。一个水,一个火。 但是明朝不是清朝灭的!是李自成灭的,亡于内乱,虽然和清朝有关系,但不是直接关系。所以薛宝钗在大观园与林黛玉竞争贾宝玉是真的,但说她害死了林黛玉纯属无稽之谈。最后林黛玉葬送在了大观园的内乱与崇祯大旱引起的内乱之中,薛宝钗却早就走了只在冷眼旁观,最后得到了贾宝玉。
  • 17
    红楼梦后四十回中写黛玉撕手帕,我就感觉不是曹写的
  • 3
    女娲氏所补之天——不在《石头记》的范畴之内 女娲氏练出来的石头,有“无材补天”与“有材补天”之分,而“无材补天”之石的去向,则有女娲氏所补之天,与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之别。 无材补天”之石,去女娲氏所补之天,一是女娲氏不允许,二是在女娲氏所补之天,没有神瑛绛珠及其背景,所以女娲氏所补之天,不在《石头记》的范畴之内。 而“无材补天”之石,所去的梦幻之“离恨天,灌愁海”,才在《石头记》的范畴之内: 一
  • 5
    贾敬乙卯科进士 第十三回,贾蓉履历:祖,乙卯科进士贾敬。查整个清朝并没有乙卯科进士一说。曹雪芹为何设置一个假进士,假进士,贾敬也。书中写贾敬喜修道炼丹,而现实社会雍正也喜修道炼丹,这里有对应关系。这就是暗指雍正是假进士,假名分,不是继位,而是篡位。以后,贾敬长期服用丹药,突然宾天,也是影射雍正长期服用丹药,突然宾天。雍正十三年,雍正暴毙,这一年正是乙卯年(1735)。贾敬是乙卯科进士,但顺治殿试以来,并
  • 116
    凭什么必须跳过三春、凤姐,先送林黛玉? 她算老几呢
  • 6
    说实话,我认为最能翻拍出红梦的应该是琼瑶阿姨,可惜老人家去了。现在的导演估计没人能再拍了。而且演员也不行了,让一群书都没读几天的爱豆去拍经典,根本就是胡扯。
  • 210
    林黛玉把刘姥姥比作母蝗虫是第四十二回,但作者在第四十一回就把刘姥姥称作母蝗虫了。第四十一回回目是“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可见把刘姥姥比作母蝗虫
  • 0
    受丹齐克鸟瞰记忆心理学人类原始数感极限最值三的任我行三尸脑神丹式的精神控制C(3,3)=C(3,0),概念数组只能划分为二进制概念数组与三进制概念数组一对辩证范畴 二进制概念数组:第一回【獭·头】指目犍连和摩诃迦叶第八回【“爱·非”】乃“兼爱·非攻”第五十二回“汪·恰”指法国传教士汪儒望Valat、义教士毕嘉Gabiami 三进制概念数组(刘林都是衣冠南渡者的后代:【“代王”逝】指“直送刘姥姥上车去了”,【证前缘回黛玉“逝”】指“识分
  • 6
    ●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宝玉】的意思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要【山羊血黎洞丸】来。袭人拉了他的手,笑道:“你这一闹不打紧,闹起多少人来,倒抱怨我轻狂。分明人不知道,倒闹的人知道了,你也不好,我也不好。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王太医去,弄点子药吃吃就好了。人不知鬼不觉的可不好?”宝玉听了有理,也只得罢了,向案上斟了茶来,给袭人漱了口。袭人知道宝玉心内是不安稳的,待要不叫
  • 174
    楼主新人,首次发帖,个人观点,可以讨论,但是不要喷楼主,因为这是楼主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到的。 我对红楼梦的了解不算特别深,最早是看的电视,大概7
  • 1534
    《红楼梦》艺术风格古今独步。无论普通红迷,还是学富五车的大咖,都免不了曲解。 曲解的原因有很多:有传抄过程中抄手的错抄,有脂砚斋冒充了作者的亲属加批造谣,有高鹗为了迎合自己改弦易撤的续书,宣扬自己道德理念的增删。有现代名家整理出版时,因迷信了某种古本而以偏概全。现在网上的版本又出现了自作聪明的妄加改动。最关键的是:读者习惯了读千部一腔小说的思维,对《红楼梦》这种奇特的风格,狡猾的文笔太陌生,脑子始
    江渚叟 1-23
  • 80
    尽管现在的人们对于87版和新版已经有了固定的概念,即:“87经典无法撼动,新红楼烂不可言。”我对于87经典倒的确有着一定的认可度,但新红楼也并非一
  • 57
    希望癸酉本红楼梦影印公示天下!找回三六桥本红楼梦!
    秒瑞 1-23
  • 0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心里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宝玉见他哭了,也不觉心酸起来,因问道:“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袭人勉强笑道:“好好的,不觉怎么。”宝玉的意思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要山·“羊血”·黎洞丸来。(按: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酒肆》:“若酒力高美者,牌额卖‘过山’之名,
  • 64
    十几年,那时候还在上学,看过红楼梦。那时我个人评价,并不太感冒。 问题在立意,显然斗战胜佛孙猴子,耗尽英雄气的三国更能引起个人的共鸣。至于红楼如果只是宝黛的爱情,我只能说也不过是梁祝,许仙白娘子之流。 这本质我是一个小民,与贵族纨绔公子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们形成共鸣确实有点距离! 没法子多了史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易子而…靖康耻,犹未雪,壮士饥餐…与我的史观差太远了,
    ta15013587 1-23
  • 17
    从《红楼梦》中大同方言俗语看邓遂夫对其的错校、错解 2009-07-14 15:41(新浪博客:高原古槐) 《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在人物对话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在这些方言俗语中,有一部分是和我们大同地区的相同或相近。作为一个大同人,在阅读《红楼梦》时,遇到这类语言就不会成为障碍,马上就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语意。而不使用该语言的人则会感到一头雾水,不可理解。因此对这种方言俗语的选字,写书人有时也要犯难。因为要找到方言
    sunwonor 1-23
  • 116
    hls324 2024-03
    。。。。。。
    hls324 11-22
  • 226
    那些吐槽24版红楼梦金玉良缘电影的,我没看过原片不好下评价…但想以此来抬高后六集烂尾的87版电视剧,87粉们可是打错了算盘
  • 480
    87版红楼梦当年一经播出,学术界普遍认为几位主演中,就属陈妙真演的最差,把林黛玉活生生演成一个“妒妇”,受到大众一致批评。20年后,陈妙真乳腺癌去式,却被87粉们洗白成“最经典的林黛玉”,简直是在侮辱曹雪芹…
  • 129
    1:王文娟(时年36岁)–1962年越剧版《红楼梦》2:汪明荃(时年28岁)–1975年TVB版《红楼梦》3:毛舜筠(时年18岁)–1977年《红楼梦》4:张艾嘉(时年24岁)–1977年《金玉良缘红楼梦》5:赵永馨(时年20岁)–1983年《风雅剧集红楼梦》6:何赛飞(时年23岁)–1986年越剧版《红楼梦》7:陈晓旭(时年22岁)–1987版《红楼梦》8:陶慧敏(时年23岁)–1989年北影版《红楼梦》9:张玉嬿(时年20岁)–1996年《红楼梦》10:闵春晓(时年28岁)–2009年《黛玉传》11:蒋梦婕
  • 18
    是从某TV的一个YouTube频道里提取出来的,应该是真4K的,效果还可以,不过掐掉了片头和片尾,并且三集合成了一个视频,一共12个视频,12个视频一共74.1G
    洛有灵 1-23
  • 398
    我是几年前看到红楼梦,现在翻了翻,对贾宝玉的好感都没了,感觉贾宝玉就是个社会蛀虫。 贾宝玉是贵族公子哥,享受着那么好的资源,偏偏混在女人堆里,一点上进心都没有。他自己吃穿用度花了家里那么多钱,不去好好读书考个功名报答,谁劝他读书他给谁脸色。这样的人不是社会蛀虫是什么,就好像现在的富二代坐吃山空,还嘲笑好学生一样。 说他尊重女人吧,他高兴的时候捧在手心里,不高兴就撵出去。 我记得原来学的是贾宝玉是反抗封
  • 173
    我是男的,我选平儿。 十二钗正册里的,我都不选。正册里的十二个姑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宝钗,我认为她是虚伪的,尤其是批评黛玉看西厢记这类书籍的时候,其虚伪的嘴脸和那些道学家没有任何区别。再比如说黛玉,内心确实窄了些。正册里最适合做对象的就是探春了,但因为出身的缘故,其内心是自卑的,也因为自卑而表现的过于激进和刚烈。
  • 0
    《石头记》中药配伍(《神农本草经》:“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相恶配伍: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论龟板:“恶沙参、蜚蠊。”“不足龟”用典宋代苏轼《东坡志林》“俚语曰‘证龟成鳖’,此未足怪也”,藏词修辞意为鳖 相畏或相须(第十一回“引用建”之“建”乃高屋建瓴之意,第五十二回“建莲红枣儿汤”是独立的引药,引的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