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5问:《楞严经》前五卷里所讲的“开悟”,与禅宗祖师讲的开悟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 禅宗祖师所讲的开悟,是证悟境界。也就是,是佛的境界。所以,禅宗祖师说“一悟即至佛地”。 禅宗祖师说的“开悟”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开悟,是没有了生灭对待的开悟。 百丈禅师说:“迥脱根尘,灵光独耀”。 而《楞严经》的前五卷,无论是“七处征心”,还是“八还辨见”;无论是“十番显见”,还是“六根、六尘、十八界,非因缘,非自然,非和
-
332015年春节,我开始接触佛教,学习了汉传。接触佛教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太苦了,跟那些修行好的人所理解的苦不一样,他们只是心苦。我呢,就是最表面的苦,身苦心苦加在一起使人疲惫不堪。 在汉传的净土宗里面学习了3年,每天很勤奋的诵经念佛念咒,表面做了很多的善事,但是内心贪嗔痴从未减弱过,并且非常的情绪化。这种不善情绪是内在的,非常痛苦!我不接受自己努力修行以后的自己,这种痛苦还是包围着我,没有一丁点的减少!
-
16禅宗的实修 首先声明:以下文字,只针对禅宗而言。 禅宗的特色,从佛祖付嘱摩诃迦叶以来,都是以心传
-
3912本人新手一枚,近期对儒释道感了兴趣,起了缘法,‘ 听到了禅宗,就起了修心的念头,但不知道如何做? 近期初试打坐,发现乱七八遭的念头四起,才发现心没那么好修 虽然我知道我很贪心,但还是希望有一个老师能帮我答疑 解惑, 愿意的请私信我1滴味知禅 ◎禅靠悟,不能用修的。 ◎修行,就是断除执著的习气。 ◎因为,我们长劫轮回在生灭的世界,所以,名相和观念,无时不在,成为我们觉悟最大的障碍。 ◎虽然说,歇即是菩提,但是,我们真的歇不下来。 ◎愚公移山,世称大奇;学人空心,难如登天! ◎心自本空,奈何“着相”的习气,坚如磐石。 ◎心自本空,使心空心,心却成有;心自本净,使心取净,心却成染。 ◎你的生死与别人无关,所以,不要去盯着别人。 ◎自己心里的烦69我在读坛经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 , 我想请教下各位 在坛经行由品一中 , 五祖和慧能谈话 "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到底是什么意思 ? 我自己查阅了不少翻译依然没读懂 .67信佛感觉被师父掌控怎么办 好难受 想做的工作 师父觉得不好 觉的在他身边伺候我才好 我还怎么办 求救 求救1当你轮回再来 良师,已经涅槃 良缘,消失不再 遍寻,三千大千世界 无人再 点你、化你、引你 度你、爱你、护你 疼你、送你 你爱的人,化成草木无情 爱你的人,早已飞升玉琼 茫茫天地只留下百年孤独 早知千年后的哀叹 何不当下努力修行此身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时度此身?! ———弘一法师15笺上佛法(5) ◎深刻的了解你的心,是修行佛法的关键。 障碍你修行的,是你的心;成就你修行的还是这颗心。 要善用其心。 ◎习气,不但难以断除,而且难以觉察。 粗重的习气起来,你尚且知道;微细的习气起来,你根本就没有办法觉察。 所以,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嘴上讲讲理论——那叫打妄想修行。 而真实的修行,是时刻觉醒你心里起来的习气。 ◎学习佛法, 就两部分。 一是认识自己真心本体的存在。 二是放下对于虚幻事物的执6我自许为一名禅宗弟子,自觉所选择的不是易行之路,所以特别喜见同见同行者!23佛是自心, 所在之处既为有佛, 念头生灭处, 思维运行处, 此处就是佛堂, 处上的内容 或善或恶或是或非, 都是缘起, 缘起无主, 当处生当处灭, 不07“三武一宗”四次“灭佛” 前几天写了关于玄奘受冷遇的文章,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不少读者还阅读了我以前写的另外几篇关于当今社会有人利用宗教骗钱的文章。有极少数读者不喜欢我的观点,在我的博克上留言、评论,说我对佛不尊重,该下地狱(此留言已被删除)。我看了一下留言者的博客,居然还是一个自称信佛、弘佛的人。因信仰佛教而偏执到如此地步,只能说他并没有真正懂得佛教的精髓。 这也让我想起1500年前,有一位和尚诅咒北周60经核实吧主132******97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禅宗吧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1求大神指点!1如标题,看中华书局的翻译版本太累了1我是一个历史、文化收集爱好者,对于中国佛教中的禅宗起源、发展有个大概了解,从南北朝时期初祖达摩祖师在少林寺后达摩洞面壁九年创立禅宗开始,到传法给断臂求法的二祖慧可,再到唐朝五祖传衣钵给六祖慧能大师,发展到后来的徳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经近现代来果、虚云等高僧大德传承发扬,至今影响深远。双桂堂作为西南地区著名禅宗寺院之一,昨天因为替同学家随喜供养双桂堂师父,找双桂堂当护法居士老乡帮忙,并说明3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知见立知,就是起心动念。就是妄想分别。就是舍根用识。就是舍本逐末。无明即由此而生。知道了,觉悟了,但是就和没有看见没有感觉到一样。这就是不生不灭。2如心牛哇,(我是在这个吧里听到如心这个词,然后去喜马拉雅搜,再从评论加微信获得很多如心老师的课程,听了点如同醍醐灌顶,浅入深出,和我走的外国人书传的临在修行不谋而合),懂得都懂~1如心依然是如心,讲的很好,但是不适合我,我依然走外国人哈特的路子去了,艾克哈特的路子成书了,逻辑清晰,不懂看书就行了,佛学这条路,我没啥师傅,我是走不下去了……5佛者觉也,佛者我也,佛者非也、否也、不也、无也、空也,佛者真心本性也。佛者性也本来也,佛者觉性也,自觉觉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觉,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应用无碍,我人之本能也,非思维,非意识,非知非不知,非言说,非不言说。非非,非亦非。放下一切,无我无为,自然自在,无住无着,随缘应事,直心(这也说多了)酬对,率性而为,一切不住,应用无碍。佛是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发见,自我了知,自我觉悟,自心1不要乱翻帖子留下你的话。 觉得自己很行——请退出本吧!本吧不欢迎这样的人! 看完帖子,如果受益,02笺上佛法(4) ◎经云——在在处处则为有佛。 不要具象化的去体会,佛是在说“在在处处则为有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下就是空无自性。 ◎空——不是虚无。 对于事物来说,“空”就是没有实体性把捉。 对于佛菩萨的境界来说,“空”就是无相、无住的般若智慧。 佛菩萨的境界,其实也是众生本来应该有的境界。因为迷失,而不能自认。 ◎学习佛法,能够发现你的概念和逻辑思维意识心,就是捆绑你的牢狱0听不懂,读不懂,学不懂的“因明学”!懵懵懂懂的,搞得我精神恍惚,一头雾水!00100002五台山果戒比丘法师开示: 外道相善,坏菩萨法 问:书上说:“说僧过恶,犯大重罪。”那么什么是僧,00亲爱的禅宗吧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地上的一片雲”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3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地上的一片雲,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