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琴吧
关注: 312 贴子: 71

  • 目录:
  • 乐器乐理
  • 2
    给大家推荐一家古琴馆,老师特别平易近人,专业耐心,课时安排也特备人性化,最近学了几节课感觉很好,在红谷滩博能中心A座217,有兴趣的可以联系李老师:18079115513
  • 0
    在线制作翻页电子书可以采用云展网,上手容易,上传文档就能转换为炫酷的3d仿真翻页电子书,非常简单!
  • 0
    经核实吧主yl1168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江西古琴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0
    江西古琴研究会筹建于2000年, 古琴培训专业青少年班, 1.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想走专业路线的青少年及成人 2推荐海内外有关学府 3德智良好。
    yl1168 3-22
  • 0
    古琴艺术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日,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9-26
  • 0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历史。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1-2] ;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琴
    yl1168 10-19
  • 0
    臥龍吟(丝弦 )记谱演奏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_K-TmyRwGg/
    yl1168 5-26
  • 2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
    yl1168 5-23
  • 1
    yl1168 2016-04
    鼓琴时。无问有人无人。常如对长者。掣琴在前。身须端直。安定神气。精心绝虑。情意专注。指不虚下。弦不错鸣。不视右手。只闻其声。目不别视。耳不别听。心不别思。乃得琴之旨焉。大要识句读节奏。停歇不得过多。李勉曰。吟抑有度。迟速有节。急而不乱。缓而不绝。不缓不急。如行云流水。此为枢要也。用指必须甲肉相兼。出声清丽。甲多声焦。肉多声浊。右左手不得过度。琴声凡三。一曰散。二曰按。三曰泛。弹似断弦插指浅。按若入
    yl1168 5-23
  • 0
    右手八法在古琴曲谱中用的最多,它是右手指法的基础,也是古琴演奏中右手指法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右手的许多指法都是由它们组合变化而成的。如“涓”的指法,古人云:“抹、勾连谓之涓,如天马攒蹄。”又“长鎻”、“短鎻”、“背鎻”。以及“滚”、“拂”、“輪”、“历”、“搂圆”、“间勾”、“打圆”等等。所以古人称这八种指法为“八字纲领”(《太音大全集》)。对于初学者来说,正确掌握这些基本指法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明
    青蛙__ 4-20
  • 0
     问:弹古琴对指甲有何要求?古琴是用真指甲弹吗?没有指甲能弹古琴吗?弹古琴指甲需要留多长?   答:古琴演奏不需要佩戴假指甲。弹古琴右手一般要留出一点真指甲,右手大、食、中、名四指有条件的可留出长手指肉头二至三毫米。如果右手完全没有指甲,则声音较为混沌、发闷。如果右手指甲太长,弹出的声音会太干、太燥。左手不宜留指甲,左手是用来按弦的。尤其是左手大、食、中、名四指。左右手的两个小手指不作要求(弹琴无需左
    青蛙__ 4-18
  • 0
    《广陵散》描述的是勇士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 战国时,聂政之父为韩王铸剑,因误期被杀。聂政成年,誓报父仇,故入宫行刺,未遂而出逃。后于山中遇仙人授予琴艺。政不欲连累家人,漆面而变其形,吞炭而变其声,学习七年,欲往行刺。然路遇其妻,识得其齿。故政以石击碎牙齿,复学三年,而琴艺精绝。而后鼓琴于阙下,路人皆惊其艺。韩王闻之,招其入宫鼓琴。政藏剑于琴内,入于宫中,于鼓琴时刺死韩王,而欲不露身份,遂自剥面皮而
    青蛙__ 4-18
  • 0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yl1168 4-3
  • 1
    指法很重要,指法不对往后越弹,,,,,,,看曲谱有些细节处理是需要老师教
    yl1168 3-21
  • 0
    论古琴律、调名含义的多重性质来源《戏剧之家》2009年第12期供稿文/谷 杰 [导读]古琴的律调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相传有琴工在琴上确定徽位的方法 古琴的律调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相传有琴工在琴上确定徽位的方法——“摺纸法”和脱胎于律、声命名系统的宫调命名法。古琴的琴律是依附于三分损益律而存在;古琴的调名常兼有调弦法和宫调关系的双重意义,它以其独特的性质成为传统宫调四大命名系统(含律、声命名系统,琴调系统,
  • 0
    汉代江西古琴的历史
    yl1168 1-16
  • 0
    墓主人最可能是哪一代海昏侯?多种迹象表明墓主很可能是刘贺,很多“昌邑款”的琴瑟,上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据专家介绍,这些是漆器的制作时间,正好是刘贺当昌邑王的时期。   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史料记载有4代。第一代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即第二代昌邑王;第二代是海昏厘侯刘代宗;第三代是海昏原侯刘保世,新朝时一度被削藩贬为庶民;第四代是刘会邑。   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
    yl1168 1-16
  • 0
    只 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是一种误解,断纹成因复杂,多与制作过程中的漆胎处理和后期保存环境有关,断纹的出现是递增的过程,不可能精确到一百年那一天突然出现,随着时间不断递增才是科学客观的说法。从历史传世实物来看民国制作的古琴也有断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古琴更是在制作未完成时就已出现断纹,分析漆胎断纹鉴定文物古琴非常重要的一点。伪制断纹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
    yl1168 1-13
  • 0
      凡宫音和平沉厚。其音雄洪。   凡商音动玱以凝明。上达而下归於中。开口吐音。其声铿锵。   凡角音圆长通彻。中正而平。其音哽咽。   凡徵音抑扬。嚱然有叹息之音。   凡羽音喓喓而透彻。细小而高。 ——《五知斋琴谱》五音审辨
  • 1
    梅花纷雪指下声,流泉惊浪弦中急。 悲欢离合含风雷,夜半清声呜夜谛。 山宆水复疑无路,落叶飘飘平沙中。 追昔王公鸣此曲,能令张洪听不及。 一叠既罢复一叠,续作心泉醉涟涟。
  • 0
  • 0
    yl1168 2014-07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A3ODEyMw==&mid=2003064
  • 0
    有别於前朝的是,明代皇室宗亲在琴学著述的同时,常有监制或斫琴之举。「宁、衡、益、潞」四王为其中佼佼。宁、益二王的封地位於明代江西省境内,宁献王朱权一直被认为是明代皇室藩王监制斫琴之先驱,有「飞瀑连珠」传世;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佑槟受封益端王,已过去了至少半个世纪,皇室藩王对於琴学的推广在江西省内已蔚然成风,同时,随着明代中后期,琴派的变化与发展,各个阶层均涌现了大批长於弹琴之人,待到嘉靖甲
    柳顾反 4-14
  • 0
    文天祥古琴拓片--拍品正文--雅昌拍卖收藏频道 http://auction.artron.net/showpic.php?ArtCode=art65011415
  • 0
    古琴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2003年古琴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在世界范围内古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现代古琴音乐的发展入手,重点分析了现代古琴音乐创新的类别,阐述了古琴音乐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古琴音乐发展与社会发展必须相互融合的观点。对古琴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提出了建议和思考。一、 古琴音乐的历史背景古琴,古称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历史几乎和
  • 1
    雷氏造琴琴制据文献记载,古代的琴多出于琴家的手制,或由琴家督造而成。到唐代,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古琴制作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以制作出售古琴为业,其中最有名的四家是雷霄、郭亮、张越、沉镣,另外还有娄则、冯超、三慧大师和超道人。不过今天从仅存的十几张唐琴中,可以认定的只有雷氏一家所制琴,这是因为雷氏琴不仅被唐贤所重,而且更被宋贤所重,他们收藏雷琴,并记录于著述之中,为后世识别唐代雷琴提供了依据。  四川雷
  • 0
    古琴的律调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相传有琴工在琴上确定徽位的方法——“摺纸法”和脱胎于律、声命名系统的宫调命名法。古琴的琴律是依附于三分损益律而存在;古琴的调名常兼有调弦法和宫调关系的双重意义,它以其独特的性质成为传统宫调四大命名系统(含律、声命名系统,琴调系统,工尺谱系统,词曲及南北曲系统)之一。南宋朱熹的《朱子大全·琴律说》在理论上首次将七弦琴的有关实践经验纳入琴律研究的范畴。此后,琴律、琴调
    yl1168 1-3
  • 0
    GUQING中的易经,,古人..曰,右手如笔划,左手似映带。又说:右弹如实字,左抚如虚字。这是比喻操琴犹如中国书法绘画,讲究的是阴阳虚实。诸如:散弹是阳,泛、按为阴;按弹为实,吟猱是虚;曲中声是实,韵为虚;音密是实,声希为虚;又如操缦中,写形是实,写意为虚;笔划有粗细、长短、曲折,右弹亦须轻重缓急、实中有虚;映带有浓淡深浅、隐现起伏,左按更需吟猱绰注、虚里见实;
    yl1168 11-14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古琴

目录: 乐器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