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的高古玉吧
关注: 436 贴子: 17,274

正经学习交流高古玉器

  • 目录:
  • 古玩收藏
  • 480
    鉴定交流分区, 新开一天一仿品,此贴不断更新。以供吧友参考!
    怀旧文... 00:37
  • 0
    许多鉴宝节目的专家到处造谣说古玉不如新玉是市场行情。 但是资深古玉藏家反问新玉传给后代变成古玉岂不亏钱贬值?玉器有折旧费? 那些节目的鉴定专家还想继续嘴硬说古玉假货多! 资深古玉藏家继续追问,冒充古玉的是新玉。 既然古玉不如新玉,为什么新玉还经常通过冒充古玉赚钱?古玉无论玉质好坏,从来没有重新抛光翻新,冒充新玉盈利的例子。 现代玉雕师动手拿着电动工具加工玉器,他们认为只要动了手就是手工玉雕! 那么消费者也
  • 0
    此件春秋晚期玉牌饰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玉牌饰长51.8毫米,最宽处20.4毫米,最窄处13.4毫米,重量为9.2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牌饰为白玉,玉质润泽细腻,微透,有少许的黑色沁色,正反两面纹饰相同,为四个吐舌、圆目的龙头纹;牌一角有单面钻孔,通体有纵贯穿。
  • 0
    此件春秋晚期玉牌饰1993年出土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玉牌饰长55.1毫米,宽20.7毫米,最薄处0.8毫米,最厚处2.1毫米,重量为4.2克;经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测定,材质为透闪石。 玉牌为片状,正面饰双勾阴刻的卷云纹,线条细腻流畅。纹饰中残留有少量的朱砂。背面光素无纹,四边琢对称的凹槽,两端各有二个穿孔。
  • 0
    此件商代晚期玉饰1994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玉饰长37.40毫米,宽18.93毫米,最薄处4.76毫米,最厚处6.38毫米,重量为9.745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玉饰玉质油润细腻,内部无绺裂,半透明,内部无边缘处带有黄色皮色,呈长方圆弧状;中部钻一穿孔;正反两面光素无纹;背面钻孔处有一扇形凹缺,怀疑为第一次打孔位置失败后遗留下的痕迹。
  • 23
    这些痕迹以前官方只是很笼统的说了一下,是打磨的时候没有抛干净。那么,请问它到底是怎么会存在表面上的?有没有人知道我们交流一下?
    桥三666 9-17
  • 0
    此件商代晚期玉柄形饰1994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玉柄形饰长165.0毫米,宽28.95毫米,最薄处5.08毫米,最厚处5.57毫米,重量为62.070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玉柄形饰玉质风化严重,大面积黄色沁色,B面局部有白色沁色;玉器呈狭长扁薄,长方形内,刃端部平齐,一面稍磨;正反两面光素无纹。
  • 0
    此件商代晚期玉狗1994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玉狗长66.18毫米,宽31.56毫米,最薄处1.69毫米,最厚处4.18毫米,重量为15.517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玉狗呈片状,黄色沁色,简单雕琢一狗;玉狗抬头张口,鼻向上卷,脸部钻有一孔,饰狗的眼睛,耳竖起向前卷,做匍匐前行状。尾竖起向内卷曲,生动活泼,似在向主人撒娇。
  • 0
    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勾形器鉴赏 张友来 此件商代晚期玉勾形器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玉勾形器长73.6毫米,宽21.5毫米,最薄处2.8毫米,最厚处5.0毫米,重量为14.3克;经红外光谱仪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玉勾形器整体呈黄绿色,局部可见绺裂,半透光,局部可见褐色沁;器形扁平,体形似弯勾刀状,后端有三角形榫,其上有一圆孔,已残,前端略弯勾;两面各刻与柄近似的阴线,靠近榫处又刻竖直阴线两条,下侧有一圆孔。该器属红山文化遗玉。 知
  • 0
    此件商代晚期玉琮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玉琮外径66.4毫米,内径54.4毫米,高49.3毫米,肩高37.8毫米,重量为239.3克;静水密度为2.97克/立方厘米;未受沁部位硬度为6-6.5莫氏度;经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玉琮玉质为青绿色,可见絮状物,绺裂明显;微透光;器身局部有白色及糖色沁;通体抛光,素面无纹;短射较圆,方体矮宽,四面宽度不等,做工简单。 知识拓展:关于这件玉琮没有什么需要多说的,这里想念叨两句高古玉
  • 1
    此件商代晚期玉玦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玉玦外径55.2毫米,内径9.4毫米,最薄处4.4毫米,最厚处4.8毫米,重量为33.6克;静水密度为2.96克/立方厘米;未受沁部位硬度为6-6.5莫氏度;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仪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玉玦为青白色,微透光,油脂光泽明显,器身局部可见土色沁;整器作圆形,器形扁平,中间有一单面钻的圆孔,位置略偏离中心,一面有纹一面磨光;正面雕刻蜷身龙纹,首尾衔接,中间以两道阴线相隔,龙口大张,上吻
  • 0
    此件商代晚期龙形玉玦1994年出土于殷墟妇好墓。龙形玉玦高47.73毫米,宽45.97毫米,玦口宽1.4毫米,最薄处9.79毫米,最厚处10.01毫米,重量为38.768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龙形玉玦呈片状,为团曲龙形,正反两面光素无纹;玉龙椭圆眼,有角,下颚内卷,尾卷曲与口相对;龙背部钻有一象鼻孔,为佩戴穿系所用,与红山时期的玉猪龙神似。
  • 1
  • 0
    看看新老?450,可出
  • 0
    此件商代晚期龙形玉玦出土于殷墟妇好墓。龙形玉玦外径54.9毫米,内径9.5毫米,玦口宽2.6毫米,最薄处4.7毫米,最厚处6.6毫米,重量为35.2克;静水密度为2.99克/立方厘米;未受沁部位硬度为6-6.5莫氏度;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仪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龙形玉玦器形扁圆,形制规整;两面均雕出龙纹,首、尾衔接处开缺口;张口露齿,方形目,鼻微鼓,角向后,尾尖外卷;背脊雕六组凹字形扉棱,扉棱部较龙身部略薄;身饰云纹,颈饰人字纹;龙
  • 0
  • 0
    此件战国玉戈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玉戈长325毫米,宽78.52毫米,最薄处3.78毫米,最厚处7.41,重量为446.784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玉戈受沁严重,表面沁色呈鸡骨白与黄色斑杂;玉戈造型规整,顶尖锋锐,但略残缺损,两边刃平直,戈面正中援与内相交处有一圆穿,正反两面光素无纹。
  • 0
    此件春秋晚期玉戈1993年出土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玉戈长57.5毫米,宽8.1毫米,最薄处1.3毫米,最厚处2.0毫米,重量为1.8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玉器呈黄色沁色,局部有大量的黑色、灰色沁斑;玉戈弧形单面刃,正反两面光素无纹;柄部和刃部各钻一穿孔,孔中含有大量的朱砂。
  • 0
    此件商代晚期玉戈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玉戈长194.0毫米,宽47.5毫米,最薄处1.0毫米,最厚处3.7毫米,重量为68.3克;经拉曼光谱仪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玉戈呈青绿色,可见絮状物及节理面,局部有绺裂,微透光;局部可见白色沁;器形扁平,援为窄长的三角形,上、下刃斜直形,三角形援首,有中脊;内部平直,近方形,雕出上、下阑,内前端有一圆穿。 戈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兵器,一般为青铜质地,多实用器,玉石质的戈一般为礼仪用器或装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4

会员: 会员

目录: 古玩收藏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