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民俗吧
关注: 7 贴子: 155

生活因民俗而精彩!

  • 目录:
  • 其他
  • 3
  • 0
    经核实吧主沭水凌风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临沂民俗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0
    身边的野菜
  • 0
    油菜花开
  • 2
    “‘龙灯扛阁’是河东区三官庙社区有名的民俗文化,2010年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官社区主任杨翠春说,“现在‘龙灯扛阁’已成为临沂的一张名片,盛大的活动总少不了它。今年,我们会把‘龙灯扛阁’舞动得更加精彩。”   三官庙社区的老舞龙传人杨玉常从年轻时就开始舞龙,到现在也有30年了。他告诉记者,他们舞的主龙又叫青龙长约50米,需要14人才能舞起来,龙头直径有1米多,十几斤重,一旦舞起来,没有
  • 3
    沂蒙泥哨是流传在沂蒙山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距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中国民间玩具简史记载:临沂市东去三里是九曲乡褚庄,盛产牛头哨、双音哨……传统的泥哨造型粗犷夸张,外观朴素奇巧,色彩简练艳丽,具有浓重的沂蒙民间文化气息,系上五色线绳佩带在胸前,寓意吉祥,可观可玩,孩童爱不释手。历史上一度曾经销量大增,远销到江苏、河北。等地,成为当地一大收入,从业者十之有七。 近年来经过多年的挖掘,拓新,丰富了沂
  • 5
    小郭泥塑相传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以兴明乡小郭村为代表,群众传统手工捏制的“小郭泥人”已有近200年历史,生动传神、异彩纷呈。多年来,继承了家传和师传的某些独特技法,深受现代艺术的熏陶,逐步发展成一种民间特色艺术,深受艺术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极盛时,销售区域遍及鲁南苏北、枣庄、临沂、徐州、连云港;等地,在冬闲季节,群众也带上制作工具到天津、南京、丹阳、开封、洛阳、河北等地就地取材捏制销售。 小郭泥塑
    9-18
  • 3
    春节快到了,大家谈谈小时候怎么过春节的,唤起我们童年的回忆。
    Su2019 1-14
  • 1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碗, 稀里哗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沾,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买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除夕饺子年年有, 大年初一扭一扭。【图片】
    沂水临风 11-26
  • 4
    1、衣服 清末至建国前夕,男上衣多为直领对襟式,钉纽扣三、五、七、九不等,但不用双数;前襟两侧下方各缀一口袋;男裤多为宽腰直裆大 裤脚式;夏季天热时,穿直领短袖褂,着宽腰短裤;冬季,相当一部分男子,特别是老年人,喜穿偏襟(俗称大襟)大、小袄,以布制腰带束腰,不扣纽扣,且用扎 腿布扎住裤脚。女子一律穿偏襟上衣,缝口袋于大襟里面的小襟上;女裤亦为宽腰直裆大裤脚式,且不分季节,用扎腿带扎住裤脚。此一时期,中下
    沂水临风 12-29
  • 3
        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2008-05-24 10:45:42)【图片】转载▼   钟敬文先生是我国民俗界的泰斗,他在《民俗文化学发展》一文中,提出民俗文化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集体性;类型性;传承性与扩布性;相对稳定性与变异性;轨范性与服务性。另外,在其他民俗学研究大家,如乌丙安、萧放等也都把稳定性与变异性列为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说,目前稳定性与变异性作为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民俗界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沂水临风 11-22
  • 0
    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 1
    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 2
    沂蒙印花布的印花工艺,分蓝印和彩印,以蓝印流传最为广泛。蓝印花布是用防染方法印制而成的。印花板过去采用油纸刻制,现大多改为塑料板。印染时,把豆浆、石灰、蛋清等混合成为涂料,透过印板刷在布上,晒干后再用靛蓝进行煮染即成。靛蓝是从蓝草植物中提取的,物理性能稳定,色泽素雅,经久耐看。靛蓝染出的布呈蓝底白花,古朴素雅,富有浓郁的乡土风味。这类染坊较多,几乎遍及各乡镇,印染品各式纹样达数百种。民间蓝印花布的
  • 0
    生地粥:   [配方]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 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箭煮一
  • 2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
  • 6
    流传于沂蒙山区的生育礼节,其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或祈求平安,或渴望家庭富贵,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亲情色彩,折射出人们内心深处善良而又美好的愿望。   其实早在拜堂成亲前,求子的仪式就已经有了明显的表现,婚礼仪式中多处用到的栗子、花生、大枣,或箱柜里压着,或被角上缝着,或和喜糖一起撒向宾客。这些栗子、花生和大枣,寓意都是早生子、多立子的美好愿望。   
  • 0
  • 1
      风箱(也叫风掀),在我们沂蒙山区的六、七十年代,风箱就立在各家各户的灶台边,风箱是一天三顿饭都离不开的家什。那时候,在每个清晨或傍晚的村头巷尾,总能听到风箱“呱嗒呱嗒”的声音,它和着鸡鸣狗叫孩童笑闹的喧哗,大人们的脚步声、说话声,成为一首极其动听的乡村交响曲。  风箱的制作原理并不复杂,它用木头制成,长方体,内空,由一活塞和两根木条连接在手柄上。说句通俗一点的,风箱就是做饭时用的“鼓风机”,庄稼
  • 2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古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到了六月就应该辟恶,而“以热制热”一向是中医提倡的夏暑养生良方。另外二伏时正值夏收刚结束小麦丰收之际,人们素有“尝鲜儿”的习惯,用新小麦做成汤面吃上两碗,淋漓地出一身大汗,既尝鲜又驱瘟疫邪气。 伏天是不是热得你没食欲?热汤面发汗除湿祛暑,凉拌面清凉爽口开胃;面码覅万年黄瓜丝,可加入萝卜、西红柿、蘑菇等;面条本身也可换荞麦面、绿豆面、杂豆面等,
  • 2
    【图片】
  • 0
    小罐碰小盆,明年生小侄。 今夜洞房,两头鸳鸯,先生儿子,再生姑娘: 新床方方,放在中央,祝福新人,幸福吉祥; 新郎新娘,两情最长;眉来眼去,有个名堂。 今宵洞房,大有文章;二龙戏水,丹凤朝阳。 我来铺床,说个名堂:郎才女貌,配成鸳鸯。 铺床铺床,满屋辉煌;新人新事,新被新床。 丰奁锦具,排列成行;金杯玉盏,件件发光。 才子佳人,凑成一双。人人夸奖,个个赞扬。 花毯青席,四角放齐;新郎新媳,包你如意。 新婚之夜
  • 0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农村抽烟老太太每到夏天都会在幔帐干一边挂一根火绳,【幔帐干俗称幔杆子吊在炕沿上方一般用杨木制成长3米左右直径5厘米左右,新婚妇女必备挂幔帐用那时住南北炕居多更方便一些】火绳的材质多样,有的用半干的苞米胡子搓成,更多的是用立秋前的柳蒿夹杂艾蒿搓成,使用的火绳都是上一年备好下一年使用,搓好的火绳盘成盘中间留6厘米孔放在阴凉处晾干,中间孔是为了日后往幔杆子上穿方便,每到夏天老太太们就会取出
  • 0
    在二十四节气歌中有【处暑动刀镰】一句,这一句现在在农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在牧区还在应用届时收割牧草,在此时收割的牧草耐储存牲畜采食适口性好,保存了青草的清香味所以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如果在立秋节气收割牧草就老了适口性差。在农村实行分产到户之前家家烧柴都不够烧,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往前种植主要三大作物大豆、高粱、谷子,秸秆少.谷草要喂牲畜所以每逢此时开始“打柴禾”,从这时打的柴禾耐烧烟少立秋以后更好。无论
  • 0
  • 3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 8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
  • 0
    发扬民俗传统,光大名城文化!
  • 1
    临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临沂不仅有着丰厚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的民俗便是临沂文化的根。
  • 0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临沂民俗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