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吧
关注: 10,320 贴子: 42,972

生物技术与我同在,加油

  • 目录:
  • 学校话题
  • 0
    v>1. 3 国外引进品种早在公元前 2 世纪就有我国引种栽培苜蓿的记载,“大宛国,俗嗜酒,马嗜苜蓿” “益种苜蓿离宫馆旁,极望焉”[15]。目前,我国已从美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引入并审定登记抗寒、耐旱、抗病、抗虫、耐湿热 、丰产优质苜蓿品种 34 个 ( 见图 1) 。其中 WL 系列苜蓿、润布勒苜蓿、赛迪苜蓿、皇冠紫花苜蓿等,为我国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据报道,皇冠紫花苜蓿在河北石家庄、甘肃张掖、新疆乌
  • 0
    v>1. 2 地方品种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内蒙古农牧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畜牧分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苜蓿主产区的地方品种进行了系统整理。经搜集、鉴定、比较、相同类型合并归类等过程,现有已审定登记苜蓿地方品种 21 个,主要包括内蒙古的敖汉苜蓿、准格尔苜蓿、辉腾原杂花苜蓿; 新疆的大叶苜蓿、北疆苜蓿; 甘肃的陇东苜蓿、天
  • 0
    1. 1. 2 高产品种选育据统计,到 2030 年,全球对动物源食品的需求可能比 2005 年增加 70% ,牛肉、猪肉和禽肉的需求将分别增长 66% 、43% 和 121% [6] ,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将是全球肉类和奶类产品的主要增长源,因此选育高产苜蓿新品种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现有审定登记高产苜蓿品种 ( 第二年干草产量超过13 000kg·hm - 2) 25 个,占 46. 3% ,包括新牧 4号、凉苜 1 号、中兰 1 号、甘农 5 号等。据报道,凉苜 1 号在西南地区的年干草产量能达到 20 00
  • 0
    1. 1 育成品种1. 1. 1 抗寒、抗旱、耐湿热品种选育现有的国家审定登记的苜蓿品种中,按其育种目标可以分为抗寒、高产、耐盐、耐牧根蘖型、抗病虫、抗旱、耐湿热 7 个类型。在 54 个育成品种中,抗寒品种 19 个,占 35% ,包括草原 1 号、草原2 号、龙牧 801、龙牧 803、北林 201、图牧 1 号、新牧 3 号等。据报道,内蒙古农牧学院育成的草原 1号、草原 2 号苜蓿品种在冬季极端低温达 - 43℃ 的地区越冬率达 90% 以上[3]; 黑龙江省畜牧所育成的龙牧 801、
  • 0
    v>1 我国苜蓿育种研究进展1986 年我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苜蓿育成品种、国外优良苜蓿品种的引进、野生苜蓿的驯化以及地方良种的整理工作。1987 ~ 2021 年我国已审登记苜蓿品种 114 个,其中育成品种 54 个,野生栽培品种 5 个,地方品种21 个,引进品种 34 个。114 个品种中农业农村部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 112 个,国家林草局审定登记 2 个,且都为育成品种。如表 1 所示,54 个育成品种中,有紫花苜蓿品种 43 个
  • 0
    v>2 我国苜蓿育种方法2. 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就是选优去劣,从自然的或人工创造的群体中根据个体的表现型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并使所选择的性状稳定地遗传下去的育种方式,有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改良混合选择法、集团选择法、轮回选择法等[18]。我国审定通过的苜蓿品种中有 34 个是用选择育种的方法育成的 ( 见表 2) ,其中东苜 1 号、中苜 2 号、中苜 3 号、甘农 3 号、公农 2 号、甘农 5 号、北林201、新牧 2 号、
  • 0
    1. 4 野生栽培品种我国已审定登记的野生栽培品种 5 个,包括呼伦贝尔黄花苜蓿、阿勒泰杂花苜蓿、陇东天蓝苜蓿、清水紫花苜蓿、德钦紫花苜蓿。其中,呼伦贝尔黄花苜蓿是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草原采集的野生黄花苜蓿栽培驯化而成,适合在我国北方高寒及干旱地区种植; 阿勒泰杂花苜蓿是在额尔齐斯河滩阶地上混合选收高大的野生直立型黄花、紫花苜蓿种子经多年栽培繁殖推广而成,适于年降水量 250 ~300mm 的草原旱作带栽培[16]; 从甘肃清水
  • 0
    v>1. 1. 5 抗病虫品种选育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对牛奶等草食动物产品的需求增加,苜蓿的种植开始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而病虫害已成为苜蓿生产中的现实威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报道的苜蓿害虫种类共 297 种,共 8 目 48 科,苜蓿病害大约有 90 种,病虫害导致产量减少,营养成分降低,适口性下降,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和饲用价值[12,13]。我国现有抗病品种 3 个,即新牧 4 号、中兰 1 号、北林 201,其中,中国
  • 0
    v>1. 1. 4 耐牧根蘖型品种选育苜蓿放牧不仅能提高放牧草场的质量,而且使放牧家畜在整个牧草生长季节都保持很高的生产性能[10],因此选育耐牧根蘖型苜蓿品种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选育登记的耐牧根蘖型品种 2 个,即公农 3 号和甘农 2 号,这两个品种都具大量水平根,根上有膨大部位,可以形成新芽出土成为枝条。其中甘农 2 号开放传粉根蘖株率达20% 以 上,公 农 3 号 的 根 蘖 株 率 在 30% ~ 50%之间[11]。
  • 0
    v>1. 1. 3 耐盐碱品种选育据专家测算,我国有近1 亿 hm2的盐碱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10% ,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8]。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因此盐碱地可以作为发展苜蓿人工草地的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9]。我国现有审定登记的耐盐碱苜蓿品种 9 个,占 16. 7% ,分别为中苜 8号、中苜 5 号、中天 3 号等。据报道,中苜 8 号在山东省无棣县 0 ~ 1000px 土层含盐量为 0. 29% ~ 0. 35% 、pH 7. 62 ~ 8. 60 盐碱地上
  • 0
    苜蓿切叶蜂与苜蓿有长期共同演化的历史,学会了能为紫花苜蓿授粉而不被龙骨瓣击中的采蜜方式——在龙骨瓣的侧面将之踩住,即使启动了龙骨瓣也不会被打中。这种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能和苜蓿花产生协同作用,使苜蓿充分授粉,从而显著提高苜蓿产量。在实验中,蒙草科研团队还发现蜂房南侧的苜蓿结实率最高,在应用切叶峰时应将蜂房安置在地块的北侧。 以研究成果为基础,蒙草科研团队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
  • 0
    目前,蒙草按照现代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要求,通过水肥智能化实现节水节肥,结合机械化作业在田间管理灌溉、施药、防治病虫害方面做到精准把控,通过数字化对数据采集、信息储存等实现了常态化跟踪记录,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水肥智能化、管理数字化。
  • 0
    在多个选育转化苜蓿品种中,草原3号杂花苜蓿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较寒冷地区或轻度盐碱地区均可种植,兼顾生态修复与牲畜饲草。上都杂花苜蓿初花期粗蛋白含量突破21.90%,饲用价值(RFV)达205.66,营养优质。中草35号紫花苜蓿耐寒、耐旱、耐盐碱,最低可耐-35℃低温,越冬率达95%以上,在土壤pH8.0~8.2,全盐含量2.0~3.0g/kg时仍能正常生长发育,在排灌良好、水肥合理的条件下十分高产。
  • 0
    “要造就一片草原,只需一株苜蓿,一只蜂。”这是诗人狄金森浪漫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近日,蒙草科研团队将此变为现实。 苜蓿营养丰富,有“牧草之王”的美誉。但我国苜蓿种子产量不高,除了受土壤地理条件、种子品质、种植管理水平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田间缺乏授粉昆虫、农药漂移严重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苜蓿种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2023年,通过与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蒙草完成了苜蓿切叶蜂小面积田间授粉试验,结果表
  • 310
    本人是大二生技专业的学生,其实当初报专业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懂,想着喜欢生物就报了,大一的时候考虑到就业形势不好就一直想转专业,大一期末考试成
    6-19
  • 8
    作为已经毕业的生物技术专业的普通人。在学校时,信息封闭,在工作时没攀到关系,请问一下,生物技术可以考哪些证
    6-19
  • 1
    时间真快啊,刷dy看到各种毕业照毕业纪念视频,想想我毕业那会真的是一地鸡毛感觉上班比上学快乐多了哈哈各位打工人都在哪行哪业高就呢,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吗
  • 0
    图5 紫花苜蓿响应未来气候变化的遗传脆弱性评估(颜色越深越脆弱)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博士后张帆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龙瑞才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杨青川研究员和周永锋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华盛顿州立大学张志武教授、美国农业部余龙喜教授和李显然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张铁军副教授、基因组所马志尧博士、徐小东博士、肖华博士、刘众杰博士、王怡雯博士等参与了该研究。项目研究得到了国家牧
  • 0
    图4 气候适应性相关候选基因发掘。(A、B)LFMM分析结果;(C、D)PBS分析结果。 该研究结合气候适应性相关的遗传位点、未来气候因子和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评估了不同地域的紫花苜蓿群体响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结果表明,北半球大部分紫花苜蓿种植区域会因为气候变化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但是也有部分区域的群体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性,包括高加索山脉南部起源中心、北美洲中部和中亚等地区分布的群体(图5)。
  • 0
    图3 紫花苜蓿全球传播过程中基因渗入、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负荷的变化 利用潜在变量混合分析(LFMM)筛选与气候因子相关的基因组变异位点,并鉴定出490个气候适应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CYP450和DREB等逆境胁迫相关基因;利用群体分化分析(PBS)鉴定到1181个气候适应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全部1671个气候适应性相关候选基因在染色体上非均匀分布,主要富集在胁迫响应和生殖发育等生物学过程(图4)。
  • 0
    图2 苜蓿属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左)及基因渐渗情况(右) 为了估计紫花苜蓿全球传播过程中的地域适应性及基因组变异信息,该研究分析了紫花苜蓿不同群体间的核苷酸多样性、渐渗比例和有害变异位点(图3)。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传播至东亚和欧美的过程中发生了核苷酸多样性增加,该结果是由于黄花苜蓿的渐渗导致的,而这种渐渗除了引入气候适应性的遗传位点之外,也导致紫花苜蓿具有较高的遗传负载。而传播至非洲和南美洲的过程
  • 0
    图1 研究中使用的704份苜蓿属材料全球分布图 该研究对来自全球704份苜蓿属(图1)材料进行了基因组数据分析,相关材料涵盖了苜蓿属的一年生和多年生的24个物种,其中紫花苜蓿复合体材料共473份。通过评估苜蓿属不同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及基因渐渗情况发现紫花苜蓿复合体与其他一年生苜蓿种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但是不同苜蓿种间仍然能够检测到基因交流信息(图2)。经过全基因组渐渗区段扫描分析,共检测到1094个其他物种渗入到紫花苜蓿复合
  • 0
    紫花苜蓿是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蛋白含量高等特点,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是奶牛等家畜最优质的牧草之一,全球种植面积超过4500万公顷。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繁发生,对全球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培育气候变化适应性强的抗逆高产植物新品种是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 2024年4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杨青川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周永锋团队合作在Molecular Plant在线
  • 6
    可以不对口,一般工资多少呢?
  • 0
    三、我国牧草育种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3.建立牧草育种加速技术 基于智能物联网的植物工厂结构建设模型,集成水电一体化植物栽培、温湿度监控、水肥一体化控制、中央控制等系统,设计可变调整温、湿、光、肥栽培模组形成的全密闭洁净生产系统,创建精准高效牧草育种加速装备。利用活体成像、高光谱、CT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无人机、遥感等高通量表型获取技术和手段,打造从试管到作物、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完整高通量牧草选育技术
  • 0
    三、我国牧草育种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2.创新基于分子设计理念的牧草育种技术 常规育种手段主要依赖于经验,效率低。分子设计育种通过分子设计的方式精准改良牧草品种,是培育超级牧草品种的变革性技术。 1)基于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结合多维组学手段,以基因型与表型等组学大数据为依托,通过对基因组数据、各类组学数据、表型数据及优异等位变异数据的整合,实现对优良牧草性状调控基因的快速挖掘与鉴定。 2)以基因编辑与合成生
  • 0
    三、我国牧草育种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1.牧草资源开发与利用 牧草种质资源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实现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牧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和培育优异牧草品种的基本材料和基因库,因而广泛搜集牧草种质资源是牧草育种的工作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开展牧草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的研究工作,是挖掘出优
  • 0
    中国科学院于2013年和2019年分别启动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和“种子精准设计与创造”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获得了一批具有育种价值的分子模块,并为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建立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相比,牧草分子设计育种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建议我国尽快设立“牧草分子设计育种”专项,通过技术创新,充分开发利用牧草资源,发展基于分子设计理念的牧草高效选育新体系,集成植物工厂智能
  • 0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可能更适合从紫花苜蓿和羊草中挖掘优异基因资源。由于品种内个体间遗传变异较大,单个个体不能代表一个品种。因此,需要从一个品种中选择多个个体进行品种间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但目前尚不清楚应该选择多少个个体才能比较准确地代表一个品种的多态性。此外,紫花苜蓿和羊草的多倍体遗传特性增加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难度。如果能攻克此项技术难关,可采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即对覆盖全基因组的高密度分子标记进行育
  • 0
    1.由于紫花苜蓿和羊草是多倍体,利用突变体挖掘重要农艺性状调控基因非常困难。即使获得具有极端表型的突变体,由于其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和等特性,很难定位突变基因。 2.在水稻等农作物中经常采用2个极端表型的个体构建重组自交系,并分析数量性状位点。但紫花苜蓿和羊草无法构建重组自交系,挖掘数量性状位点难度极大。 3.即使精细定位到了数量性状位点,要想把优异等位变异导入到底盘品种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因为紫花苜蓿和羊草具有
  • 0
    三、我国牧草育种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目前,科技对全球农业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56%。相比之下,我国牧草种业的发展十分滞后,牧草育种的科技水平低下,国家投入极少,现代科技几乎还没有进入牧草育种领域,牧草种业科技支撑不足严重制约了牧草种业现代化进程。据统计,自1997年科学技术部设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至2014年,农业领域设立了60多个项目,而与草相关项目只有4个,且这些项目又以生态修复为主。尽管目
  • 0
    2.牧草生物学特性与育种瓶颈问题 牧草生物学特性是制约育种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牧草通常具有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杂合体等生物学特性,很难挖掘优异性状关联分子标记,从而限制了牧草分子育种,并导致绝大多数牧草品种是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培育出的。以“牧草之王”紫花苜蓿(豆科)和“禾草之王”羊草(禾本科)为例,其多倍体遗传、严重的近交衰退、异花授粉、自交不亲和等特性,以及品种内个体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
  • 8
    今年考研考的中科院的成都生物所,生物工程与技术专业。看了很多的评价,前途渺茫,不知道后续怎么发展了,对了答案,应该是稳了
  • 3
    处理产业与城市固废煤矸石、冶金钢渣、电厂粉煤灰、城市污泥、油泥、大型养殖场禽畜粪便成套(无害化)装备总成。
  • 7
    碳酸鎂烷基酵素 别名:(矿岩酵素) 作用催化碳酸镁的多元复合酶。
  • 5
    生物〈酶工程〉靶向固废煤矸石(籽粒)催化发酵生物质侵腐煤矸石生成产物。别名:碳8二氢脂。
  • 4
    从业“能源微生物”研究以来,地质沉积岩矿藏多有发现熔洞“肽”和非正常代谢极端微生物种群生栖。 它们定位在生命科学的祖先,孕藏在石油岩层中、孕藏在原煤矿脉中、孕藏在天然汽分子表面的古细菌,我们称之烃类微生物(细菌),研究重点是从生理代谢过程中发现烃类微生物细胞外切酶DNA活性基因倍体信息。 学科定性:极端非正常代谢微生物(细菌)在无氧无光条件下寄主在地球各种各类沉积岩石中,与相应地质环境因素石化(碳化)、
    沉香酶 4-30
  • 0
    我国牧草育种仍停留在较低发展水平,未得到现代生物科技的惠泽。牧草的基本生物学规律研究是支撑现代牧草育种科技基础,而我国牧草育种及其相关基础科学研究仍很薄弱。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 我国牧草基础研究起步晚、规模小、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2.相关学科基础积淀不足,主要热点方向的研究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3.我国牧草复杂生物学性状分子遗传机制不清,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严重不足。
  • 0
    二、我国牧草育种科技现状及技术瓶颈 1.我国牧草种业与育种科技现状 我国牧草种子生产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异。目前,全球种业排行前20的跨国种企中有2家主要从事牧草、草坪业务,其具有强大的全球供应链和市场覆盖,2018年销售额分别达到6.78亿美元和3.04亿美元。而我国只有“蒙草生态”一家上市公司以草为主要业务,其致力于种质资源库建设、核心品种选育、规模化
  • 0
    以苜蓿为例,美国的苜蓿育种工作从1897—1909年在欧亚大陆进行的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筛选开始,并根据当地苜蓿生产的实际需要,培育出了高产、优质、耐逆、抗病虫等品种。美国苜蓿育种也不是一蹴而就,同样经历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过程。1920年美国苜蓿年用种量的49%依赖进口;且由于农民对品种特性不了解,经常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例如,1925年美国中西部地区暴发苜蓿细菌萎蔫病,苜蓿种业受到打击。直到1940—1943年培育出抗细菌枯萎
  • 0
    3.我国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牧草品种 我国牧草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导致牧草品种少、性状不突出,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国外相比具有巨大差距。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604个牧草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育成品种只有227个。与之对比,以美国和欧洲国家为主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互认的登记牧草品种达到5000多个。此外,我国选育的牧草品种的品质、生产能力和抗逆性都无法超越引进品种,导致我国牧草主栽品种以进口品种为主。
  • 0
    2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亟待加强保护与利用 种质资源是选育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我国拥有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仅草地饲用植物就达246科1545属6704种,其中包括豆科1231种和禾本科1127种。我国已建立了以收集、保存、评价、利用、技术创新为主要任务的1个草种质资源中心库、2个草种质资源备份库、1个组织培养物离体库、17个草种质资源圃,已收集并保存了30%的草类种质资源。截至2016年,我国累计评价了1.6万多份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耐盐性、抗寒性、耐热
  • 0
    此外,我国对牧草种子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但由于我国牧草种子年生产量有限,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牧草种子。近年来,我国商品草种年需求量为15万吨,其中1/3以上依赖进口。2019年1—12月,我国进口黑麦草、羊茅、草地早熟禾、紫花苜蓿、三叶草种子等草种子5.13万吨(进口金额为1.1亿美元);而2020年1—11月,我国进口草种子5.98万吨(进口金额为1.02亿美元),同比增加18%,其中紫花苜蓿种子进口0.35万吨,同比增加37%
  • 0
    高产优质牧草品种是保证我国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我国牧草育种起步晚,工作进程十分缓慢,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品种。由于牧草一般具有自交不亲和、异花授粉、多倍体遗传、近交退化等特性,很难解析其重要农艺性状,导致牧草育种技术还停留在杂交选育为主的“2.0时代”。
  • 0
    红满堂负氧离子净醛漆,除醛成分采用高效生物技术,添加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活性酶、天然植物精华、天然植物萃取负氧离子等,无色、无味、无腐蚀性,PH 值呈中性,不对空间产生二次污染,对甲醛、苯系物等具有出色的清除效果,且不受温度、湿度影响,无需光照即可作用,治理甲醛更主动、彻底。产品可自然释放高浓度负氧离子,除味净醛,抗菌抑菌,防抗病毒,持久抑制病菌再生与传播,人体吸收一定的负氧离子,还可以改善呼吸道不适,
  • 60
    看了好多帖子,都是说生物行业不行的,要么需要高学历,本科毕业没前途,要么说找个工作一眼就能望到头,我想说,普通人的生活,那个不是一眼就能望到头,我自己是生物专业本科毕业,做生物制药纯化3年了,上学的时候,我也认为这个专业工作难找,不好,可是自己做了才知道,长江三角洲这边,生物制药的公司多不胜数,由于这个专业的人少,找工作不要太容易,不要说工资低,有技术,有经验的,哪怕不是研发,生产的,工资都是8000起
  • 1
    Stern-Volmer 方程 F0/F-1=Kq•[Q],其中Kq 是荧光增强常数, [Q]为猝灭剂浓度, F0与F 分别为猝灭剂不存在和存在时体系的荧光强度.F根据猝灭剂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B_T_baby

目录: 学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