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盛国吧
关注: 273 贴子: 1,779

盛氏起源 盛氏家谱 盛氏寻亲

  • 目录:
  • 人文学科
  • 4
    盛氏人口统计 宋朝时期,盛姓不足6万人口,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08%,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之后。主要分布于浙江、湖南、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浙江是盛姓的第一大省,约占盛姓人口的29%。 明朝时期,盛姓大约17万人,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18%,闯入明朝百家大姓,排在第九十七位。当时江苏、浙江、陕西为盛姓比较集中的地区,三省大约占盛姓总人口的79%。其次分布于河南、安徽、湖北、山东等。江苏为盛姓第一大省,大约占盛姓总人口的
  • 5
    第1世 姬公,约公元前686年,盛国开国君主姬叔武的后裔。盛国亡国后,为纪念盛国,改姬为盛,以国名为姓。配姜氏。子二:武、相。 第2世 盛武,司徒。配汤氏。子一:员。 第3世 盛员,配姚氏。子一:继荣。 第4世 盛继荣,配程氏。子二:添凤、添明。 第5世 盛添明,配汪氏。子一:志英。 第6世 盛志英,配程氏。子一:宁。 第7世 盛宁,配宋氏。子一:聪。 第8世 盛聪,配张氏。子一:思敬。 第9世 盛思敬,配汪氏。子二:昱、旻。 第10世 盛
    盛秋茗 12-31
  • 0
    江西吉安府卢陵县踏水桥发籍分派始祖庸公垂丝世系图 庸公——炜——梦弼——绍彤——谦 明洪武时荫龙伯爵授 戎府隐居不仕未仕故以战功伟 食邑千户 赏载花翎 绩授都指挥职 旋陛历城候 生子二 儒杰 儒权 同迁辰阳 权公回梓 本省开籍祖图 字在位江西吉安府卢陵县踏水桥水东乡盛家湾肉丸冲土地生长人氏 永乐二年落业于常德府龙阳县军山总赵营冲没葬于伍家冲虎形山乾山翼向 祖妣周氏没葬同夫山同向 生子一俊达 同来祖儒权复回江西 庸公二十五
  • 4
    盛庸后裔——山东济宁盛氏 根据有关资料证实,山东济宁盛氏,也是明朝历城侯平燕将军盛庸的后裔。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盛楼村的盛氏族谱载,盛氏始祖五子,始祖父盛庸,明永乐年间,武将侯位,领二子。始祖母率三子,永乐二年来盛楼村定居,长子醇、次子良、三子善。后来三兄弟的后裔又分布到马坡和泗河涯村。越数世,大部分又先后迁出,分布到邹县、济宁、嘉祥、滕州、梁山、兖州、费县、鱼台、苍山、枣庄、泗水、临沂、徐州、安徽
  • 1
    中奉大夫盛瑜墓志首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盛瑜墓志.jpg 盛瑜,为明朝明将盛庸之孙,为盛庸长子盛震之子。朱元璋第五子朱橚(读音同肃)的第三个女儿
  • 0
    宗亲们,来看看。我在江西余干,“坤多俊杰”我看到了这些字派,而我是俊字派。 宗亲家谱中可有万硕公?
  • 0
    有没有 有元字辈留下的族谱的! 知道之前的范字有:俊 元 文 之后的范字,谱书中从新留下了十二字!
  • 5
    盛庸后裔——山东济宁盛氏       根据有关资料证实,山东济宁盛氏,也是明朝历城侯平燕将军盛庸的后裔。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盛楼村的盛氏族谱载,盛氏始祖五子,始祖父盛庸,明永乐年间,武将侯位,领二子。始祖母率三子,永乐二年来盛楼村定居,长子醇、次子良、三子善。后来三兄弟的后裔又分布到马坡和泗河涯村。越数世,大部分又先后迁出,分布到邹县、济宁、嘉祥、滕州、梁山、兖州、费县、鱼台、苍山、枣庄、泗
    豹1A1 1-7
  • 10
    我们那就我家一户姓盛 听爸爸说爷爷是从很小的时候逃荒过来的 不知道是河南还是湖南
  • 14
    盛度到盛庸的部分世系新修改稿 盛度(公元968年—公元1041年),字公量,祖籍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出生于余杭瓶窑镇(今浙江杭州)。北宋端拱二年(989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枢密使(宰相)太子少傅等。尝奉使陕西,勘察疆域,参质汉、唐故地,绘《西域图》献于朝廷。卒后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盛庸(公元1334—公元1403)江西乐平人,明朝历城侯、平燕将军。因平燕有功而封将封侯,同样也因平燕而
  • 0
    ⊙盛也 凌木子 盛度(968-1041),宋太宗端拱二年举进士及第,仁宗景祐二年拜参知政事、四年知枢密院事,以太子少傅致仕,谥文肃。 《宋史》为李咨、程戡、夏侯峤、盛度、丁度、张观、郑戬、明镐、王尧臣、孙抃、田况共11位名公巨卿同卷列传[1] ,但唯一对盛度的籍贯未像其他传主直接言明为某某地人,而是“盛度,字公量,世居应天府、后徙杭州余杭县。”只说祖先迁徙路线,不言本人何方人士,语焉不详为后人平添困惑;但另一方面,从中
  • 15
    江西乐平古田下堡《盛氏族谱序》 礼曰:人道亲亲亲亲哉。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合族合族者,所以明天秩也。且夫天地有常经。生民有常性。父子、夫妇、兄弟笃于孝义相敬者,常道也。古田明威公其先,饶阳皇族。上考出自周盛国之胄,在汉有曰吉,累官至廷尉,天下称为有恩无怨。在唐有曰彦师,擒李密有功,封葛国公。在宋有曰度,奉使陕西绘图,以殿拜参政。其后本盛枝蕃,源深流远。宦游天下,散处河东。饶之阳乐邑古田,祖基
  • 13
    盛度到盛庸的部分世系修改稿 盛度(公元968年—公元1041年),字公量,祖籍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出生于余杭瓶窑镇(今浙江杭州)。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枢密使(宰相)太子少傅等。尝奉使陕西,勘察疆域,参质汉、唐故地,绘《西域图》献于朝廷。卒后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盛庸(公元1334—公元1403)江西乐平人,明朝历城侯、平燕将军。因平燕有功而封将封侯,同样也因平燕而被
  • 6
    湖南涟源家谱序言 国有史家有谱其义同也夫史以传信不以传疑故有阙文焉惟谱亦然不可弗慎也吾家自江南而豫自豫而楚历世之详非得而纪矣所可纪者我千一公自江南苏州昆山县名进士起家为江西建昌太守寻以宦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梅林乡而家焉词长发祥生子臣公臣生子德儒德士二公徙楚南长沙府安化县居城北五十里土名钱塘儒生广彦公彦公迁居高坪铺核桃湾士生富迁居湘乡彦生泰宽公历三世而迁城为清公生名吾公名吾公生世宏世凤二公虽兵灾屡变其
  • 20
    (此照片盛伟祥宗亲拍摄发布)
  • 3
    各位宗亲,陕西汉中盛氏家族,已知子牌分别为:长、世、永、安、汉,请教有没有类似的家谱借鉴?
  • 0
    宋盛阳先生,讳大壮,河间诸生,先高祖之外舅也,赠诗曰:狂奴犹故态,旷达是牢骚。
    雁之南 2-24
  • 0
    原序 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文,其道之一端也。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说,似无与于道矣。然汉书艺文志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亦
    雁之南 2-23
  • 6
    据宋史《宋人传记》载:盛次仲,开封人,嘉佑元年进士(1056),历集贤、秘阁校理,迁大理少卿。元佑间与孔平仲同在馆中,雪夜论诗,次仲曰:“看来天地不知夜,飞入林园总是春”,平仲大服……次仲公在宋代盛氏家族中是一位举足轻重、承上启下的人物。他不仅才华横溢、官居高位,而且还在宋熙宁四年(1071年),距今946年首次在安徽省歙县黄墩主持编纂了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等江南地区迄今最早的一部《广陵盛氏家谱》。对盛
    雁之南 2-18
  • 3
    标点 《历城侯世用公状》修改稿 将军姓盛,讳庸,字世用。饶之乐平古田里人也。其父远鹏公,志道明理
    雁之南 2-18
  • 139
    盛氏自唐宋来,文德武功代不乏人。绵延至明初,有盛德者,起家关西,为南京右卫千户,授武节将军。子旺奉调查湖广九溪卫添平所诸隘。时细沙隘百户盛国祥故绝,奏准弟华补袭隘职弗替,因家焉,即今盛氏所推为鼻祖者也。嗣后奕叶流传,继继承承,本隆枝茂,奉征调则屡著奇勋,攻典坟则代游泮水。虽不足追踪唐宋,亦可谓无忝厥祖矣。既而明运不振,流氛四起,长年烽燹,邑里邱墟。旧时王榭膏粱子弟皆流荡失依,盛氏执经秉耒者咸得保
    雁之南 2-10
  • 2
    轶事典故 在中医方剂中“小柴胡汤”是一味和解少阳,治疗少阳的常用方药。关于其起源和传说,和朱肱也有着密不可分的传说:传说朱肱在南阳行医时,太守盛次仲患病召他诊治,经过诊断之后,便给开了“小柴胡汤”的药方,并叮嘱服用三副就可治愈。因为当时“小柴胡”已经是世人悉知的名方了,朱肱就没有具体的再写什么。但是到了深夜,病人家属来找朱肱,说服药之后不仅没有见轻还出现了腹胀满的症状,朱肱便急忙再去复诊,检查了一
    雁之南 2-10
  • 2
    元朝赵孟頫赠书洛神赋的盛逸民的身份是什么?百度查不到
    雁之南 2-8
  • 1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
    雁之南 2-8
  • 6
    我是安徽亳州蒙城的,也姓盛,就是找不到根在哪里,那边姓盛的也很少。
    雁之南 2-8
  • 0
    信阳郡主 信阳郡主朱氏(?-1437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女,明太祖第五子(一说第七子)明朝第一代周王周定王朱橚第三女。 永乐二年(1404年)秋七月被册封为信阳郡主,并许配英武卫指挥盛震之子中奉大夫、宗人府仪宾盛瑜。永乐十一年(1413年)七月信阳郡主薨。
    雁之南 2-8
  • 0
    盛览,牂牁人。(《遵义府志》) 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其友人盛览,字长通,胖柯名士,尝问以作赋,相如日: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以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览乃作《合组歌》、《列锦赋》而退,终身不复敢言作赋之心矣。(《西京杂记》) 《汉书》司马相如入西南夷,土人盛
    雁之南 2-8
  • 3
    原文:安石闻之,行义弗高,位于年尊,惭者则己;行义既高,位于年下,惭者则人。在己无惭,在人无憾,有若公然,其又奚言?惟昔先人,捐我诸孤,实在公藩,公泫然哀。隧死赙存,托宾得宫、寓处得庐。一出公恩。公或我临,不有其尊。我奖我矜,圴其子孙。戴德莫酬,谁谓我人?去公三年,问不再行,岂曰怠忘,贱不敢烦。䃼官扬州,公得谢归,曾几何时?讣者来门。哭注作书,以吊后昆。欲醊棺前,縻不可奔。会有吏役,尽室而南,戢恨
    雁之南 2-8
  • 17
    山东省淄博盛氏探源修改稿    为探寻山东淄博盛氏源流,理清盛氏世系,多年来,本人和广大盛氏宗亲做了大量的寻根问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这些成果和收获发布出来供各位宗亲参考。      据多方考证,盛氏系出姬姓。姬姓源于黄帝。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因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也姓姬。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其得姓者十四人,得十二姓。即: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儇、依。黄
  • 0
    认祖 各位宗亲,大家好!小弟一直想了解自己家族的源头,希望有了解的总亲们告知!感激不尽! 我在山东济宁微山县,但我们家的“盛”和微山县马坡乡的“盛”不是一支。听长辈们说,我高祖父那一代是在杭州附近开运输船沿京杭运河运送皇粮的,当时人称“盛半江”或“盛振江”,清朝年间,具体应是慈禧太后执政时,高祖父与其兄两家人担任运送皇粮任务,结果在微山湖遭遇劫匪,皇粮被劫。兄弟两家人上岸逃命,担心朝廷追责灭门,因此
    无欲斋 6-10
  • 0
    经核实吧主s339385803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古盛国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1
    我爷爷那辈是炳,父辈都有明字,我们已经随便取名了。不知道有谁知道我们实际上是那个字辈的?江苏苏州吴江太湖沿岸,古时也称儒林里。
  • 1
    山东淄博盛氏宗亲向全球盛氏宗亲成氏宗亲和承氏宗亲拜年,祝大家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 20
    此帖作为盛世宗亲寻根溯源专用。 =============================
    cdcysj 2-24
  • 1
    我这边的家谱我记得的是 修谱昭先泽,和清耀远光 ,勋名扬四海,功业震南乡。其余的都不知道了,这个还是小时候奶奶教我背的
  • 13
    荣禄大夫翰林学士盛公度序 古之受姓者,皆诸侯之国子孙,既蕃各祖别宗以立氏。记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春秋左传曰:官有世功则有官族。盖以姓系氏,以别宗族,则氏所居处也。成周时,列国氏族悉掌于史,以正宗德。秦减经籍,古制荡然。汉晋以来,衣冠世家稍修谱牒,以自别于民庶。至唐遂有官守。大抵今之姓古之氏也。五代莲兵尽废。宋欧阳公始修谱图,以著世次,用意深矣。次仲以非才遭际,赖先世爵秩公侯,历代是
  • 8
    导言:1991年秋,堂兄盛忠庸要求我给长房修谱写序言,并带来了石门盛氏三修谱卷首共四册。为了写好序言,我对这些史料进行了认真研读。2005年10月前,我积极参与了石门盛氏五修谱工作,并为该谱作了序言,有机会看到了石门盛氏首修和二修谱未全孤本。为了弄清石门盛氏源流情况,我还在百度网站建立了《古盛国吧》,专门与各地盛氏宗亲交流宗谱情况,颇有收获。现在把这些收获和思考整理出来,同大家分享,或许对后人有所帮助。 一、石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盛氏宗亲

目录: 人文学科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