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吧
关注: 25,008 贴子: 357,101

文武之德,声畅华夏。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 目录:
  • 历史人物
  • 2487
    吧里以前有水楼,但是有的时间久远,有的被百度系统删除,经吧友提醒,新进吧的朋友可能需要,再建一个,大家玩得愉快。拱手~
  • 15
    这番话太炸裂了以至于我不知道怎么吐槽。真把军事当过家家了啊?谁帮我组织下语言
  • 4
    以下是复制转帖的。 宇文虚中(1079~1146年),字叔通。原名是叫宇文黄中,后被宋徽宗赐名虚中,成都广都人。南宋爱国的政治家、词人。宇文虚中出仕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可以说是三朝元老。曾出使金国结果被扣押,金熙宗继位,加授礼部尚书。由于秦桧告密,被金国发现是南宋的卧底,后因为意图南奔被杀,全家惨遭金熙宗杀害。 宣和年间,承平日久,童贯等人又开边生事,宇文虚中深知宋朝将有纳侮自焚自祸,上书建策,“皆不
  • 13
    闲来无事统计了下姜侯历来北伐的汇总表,方便大家查阅。做的很简陋,或许还有错漏,抛砖引玉,大家互相学习哈!
  • 325
    这个问题已经不只一个人问过我了,有的人是真的抱着好奇心寻求答案,有的人则是故意找个黑姜维的由头。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先曾经提过,也以为自己已经讲清楚了,不过看来很多人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无论发问者出于何种目的,我都决定仔细地回答一下。 因为史书对此没有明确细致的记载,只说姜维在段谷打了败仗,而曹魏一方的将领又只出现了邓艾的名字,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据此认为姜维败给了邓艾、邓艾是姜维最大的敌人,因为当时的陇
    loui_ 6-4
  • 48
    致各位读过《不可不察》的朋友: 本人在其中所提侯和之战的分析是建立在侯和地理位置的主流意见之上,但最近由于有了新的发现,所以必须对原有观点进行修正,注意是修正,不是推翻。 本人曾提到,侯和之战发生的原因是曹魏在诸葛诞叛乱与长城之役之后、经多年休整,从而开始伐蜀的前期准备工作,因而姜维必须出击,来干扰曹魏的备战和伐蜀决心。这个大框架不变。 需要修正的是:姜维出兵不是为了拔曹魏的钉子,而是要保护自己楔下的钉
    loui_ 6-4
  • 324
    盘点对姜维的不实批评,以及本人依据史料提供的反驳~抛砖引玉,欢迎各位前来补充!
  • 1
    以前看过一篇郤正谈姜维的文章,现在找不到了,有没有人分享一下
  • 45
    初入伯约吧,请多指教。
  • 4
    天水狭地出麒麟,少年英才气概新; 断别魏地来投蜀,扶持季汉报知音; 慈母遥托久别信,劝儿留为膝下亲; 一封辞别莫怨子,但寄远志不当归; 浮沉锈剑十余年,烈心不改志愈坚; 北伐共襄丞相志,意气欲为先主伸; 家国破碎君王降,身后无主为谁张; 泼洒热血争天命,誓将日月幽复明! 天时已尽难再挽,悲哉英雄辞古今; 剖破肝胆沥血志,烈火焚烧化汗青; 黄尘滚滚尽淹没,一场长梦作荒墟! #姜维##三国##三国演义#
  • 141
    这么看姜维的升迁蒋琬费祎有着重要的作用,离不开他们都赏识。第三张图谁算是姜维最得力的助手呢?我认为是廖化。
    陌忘姝 5-29
  • 9
    目前共鸣最多的是姜维,有没有吧友指个路,毕竟一人读史太主观臆断,也容易陷入冥想状态,有哪些阅读材料可供参考,有哪些精品贴……新人拜求
    长城驿 5-29
  • 22
    当看到伯约的故乡上热搜时,我都不敢相信…… 没想到天水也“红”了一把,之前关于这座城市只知道伏羲、姜维等名人和麦积山,原来还有好吃的麻辣烫,而且其中的辣椒还是甘谷辣椒诶! 不知伯约是否能看见这些?一定会为故乡感到欣喜吧。 不说了,本维迷先馋为敬!
  • 56
    感觉伯约是为了复兴汉室,钟会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我可以觉得伯约和张翼其实就是不计前嫌,只是被陈寿恶意满满的措辞写成了伯约记恨张翼,我也可以想象伯约和廖化是演义描述那样的好队友,廖化后来阻止伯约北伐只是真的杀不动了而已,但恕我直言,我实在很难想象他们两人能有什么志同道合的,要是还有志同道合那真也是见了鬼了 而且嵇康那事儿说实话我也是真看不起钟会的人品,感觉伯约跟这种人组CP真的是有些见鬼吧。。。。。。。。
  • 27
    之前一直都想去,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去成。。。(自己也有点懒)
  • 9
    本人花了些时间把涉及到姜侯的史料汇集成文档,方便群友与他人探讨或查找某些史料时以免麻烦。 但毕竟本人阅历有限,期待抛砖引玉,有大佬完善。
    loui_ 5-18
  • 3
    陈寿的履历里有卫将军主簿一职,而蜀汉的卫将军就两个人,分别是姜维和诸葛瞻,而诸葛瞻干了两年卫将军蜀汉就亡国了……
    loui_ 5-18
  • 16
    《存亡之秋》第二部,是一本介绍蜀汉亡国史之最终章。本部内容二十余万字,附图数张,附蜀汉、曹魏人物列表,大场面多视角讲述中国历史之三国末期,蜀汉走向灭亡之全过程。 本部主要人物包括:刘禅——继位四十年的大汉天子; 姜维——汉帝国最后的将军; 诸葛瞻——官二代的慷慨赴死; 谯周——从蜀中孔子到卖国老贼; 陈寿——小人物的家国情怀; 李密——《陈情表》的创作背景... 出场人物一百余人,皆为历史真实人物。 本部主要引用
  • 32
    因工作原因,我上网的时间已经很少了,已经不能更好的照顾到吧里,所以希望有更多时间充裕的吧友能够来管理这个贴吧。但我还是姜维吧的一份子,也永远
  • 117
    我说说我的个人看法,我觉得大将军的军事战果比武侯要好一些,论败仗,大将军有段谷失利,武侯有街亭失利。论胜仗,大将军打的洮西大捷是蜀汉歼灭数最多的一次战役,武侯打的卤城之战在不同史书的记载则是各执一词,我觉得是大将军的战果多一些
  • 0
    5月2号上午去姜维墓看看,从天水市中心出发,有一起拼车的小伙伴嘛?
  • 48
    前 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并起,中国历史势不可挡地进入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三国时期。各路豪强纵横捭阖,党同伐异,逐鹿中原,导致战祸连绵不绝,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在旷日持久的三国战争时期,经典战役层出不穷。其中,司马昭于公元263年发起的曹魏灭蜀之战因邓艾以区区数千将士成功偷渡阴平(今甘肃文县)、奇袭成都、一举消灭蜀汉政权而成为中国军事史上光辉熠熠的经典战例。 总体来
  • 470
    说实话,我读的史并不多,只是想提供一个角度,也看看大家的意见。史料还是那些,得出的结论也仅仅是我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如果能有其它信息供参考,也希望吧友能提出来。我的分析尽量本着不戴高帽,不刻意贬低的原则,但是肯定有猜想的成分,不当之处还请同好们海涵。 第一帖,奇怪的侯和之战 以前看吧里有分析侯和之战的文章,给我很大启发。我不想去翻案,在我看来史料里记的什么就是什么,作为正史,可能隐晦,但不大可能去创
  • 38
    有看过的吧友吗?可以点评或者分享一下看法
  • 20
    孙盛:“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
  • 2
    里面的剪切将所有三国人物用女演员代替,其中大将军姜维就是刘亦菲的剪切样子,不一样的美,美翻了。关键是整首歌里的剪切还很映景,不一样的美。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x411Y7 oM?from=search&seid=14024723980608471974
    陌忘姝 4-11
  • 2
    之前忘记在哪看到了,有一款游戏,如果选姜维做主角,水晶(类似水晶之类的)爆照后,不直接输,姜维还能操作,只不过回泉水不加血了...找了好久没有找到.不知道是否存在这个游戏
  • 11
    《三国志·姜维传》“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 三国志记载姜维是粮尽退还的。但是《开元占经》的描述不一样。 《开元占经》:又按魏嘉平五年,月晕犯钺,兵起,一曰光禄夫夫张缉皆诛,九月车骑将军郭准上言,姜维等攻陇西,斩首万余人。 这里奇怪的地方在于,斩首万余人是郭淮斩的,还是姜维攻陇西斩的,存在疑问。另外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打完回去后没多
  • 0
    求三国演义里姜维喊的那句:老将军,可知天水姜伯约的音频作为手机铃声
  • 3
    昨天晚上睡不着,想到姜维与钟会和邓艾的争斗应该差不多就是这种体验
  • 9
    前几天看历史,我才知道。 蜀国灭得快,主要是 因为蜀国的军队,在 打仗的时候, 其他人 都不听 姜维的安排,才灭得快的。 每一次蜀国打仗,几乎都是这样子。。
  • 6
    喜迎龙年,2024年新春大礼,赠书十册,免费领取! 加LZVX:PX13China, 《存亡之秋》是描述蜀汉的长篇文学题材, 以蜀汉为正统,姜维为男一号,讲述蜀汉灭亡前夕的精彩故事。
    凤鸟 3-20
  • 8
    原文: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维乃收剑。
  • 18
    吧主前些日子在一个同名帖子里问我的意见,我想问题比较多,集中反映了一些网上常见的误区,因此再开这个帖子,与众吧友探讨。大家可以先看那个同名帖,文笔很好,被吧主加了精。
    陌忘姝 3-16
  • 19
    新人拜吧,发一篇原创钟姜,历史向穿插少量演义设定。
  • 6
    今年的正月十八,带伯约来看海。 某是一边海小民,自幼生活在海边,对海并无太多感觉。但当我回顾伯约的生平时,发现他终其一生几乎都在西部,不出意料的话,应该没见过大海吧。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便带伯约来看看海。 游人来往,蟹蛤出入,碧波轻柔地拍打沙滩,岸边乳白色的浪花中,又翻滚出他的名字。 转眼,已然整整一千七百六十年了…… 伯约,一千七百六十年前的蜀地是什么样的呢? 没有回应,耳边惟余海风吹拂的声音。 君早已归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平襄门下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