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吧
关注: 1,157 贴子: 112,165

平常心是道,禅在日常中。

  • 目录:
  • 其他生活话题
  • 0
    弟一阶段: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也经过明师的指点,经过外界某种契机的触发,突然开悟,但是这也只是入门功夫,这样的人在学道者人群里往往是千里挑一的。弟二阶段:悟后明理,开始修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悟后起修”,这个过程是开悟者悟道以后的必经阶段,许多已经开悟的人到达这一步就停滞不前了,但也是也已经超出了大多数的人。弟三阶段:经过多年的修行,逐渐的明白了自己和世界的本质,对待任何事情心态已经逐渐平和下来。这
  • 1
    若非得得断。非得非得生。如是名为舍于非得。得与非得。岂复有得与非得。应言此二各复有余得及非得。若尔岂不有无穷过。无无穷过。许得辗转更相成就故。以法生时并其自体三法俱起。第一本法。第二法得。第三得得。谓相续中法得起故成就本法及与得得。得得起故成就法得。是故此中无无穷过。 你们不是自诩能辩吗?这段经论是在辩解什么呢? 若还看不懂这段经论。 请参考下面这个公案—— 有人来勘验—— 诸佛未出世前各个鼻孔朝天 诸佛
  • 10
    为什么说各个鼻孔朝天 杳无音信 鸡足峰前风悄然 大雪满长安 都不被肯定呢? 下面这则公案里。仰山说内猕猴睡觉。显宗大喜道。猩猩与你相见! 然而中邑又继续往下编。这个又是什么意思呢? 仰山卖金贴秤。中邑说定是贼脏。 那么显宗在这里到底在说什么呢? 那么这三十棒踏倒法堂用意究竟何在呢? 诸老参们不妨疑者!
  • 1
    其实这就是最大的误解! 很多学人以为“与我寄雪窦三十棒”。只是个没交涉。 所谓没交涉其实就是不做用。智慧不用是个大家都知道的普遍结论。你以为你知道了无作用。不用不交涉这就是佛法的全部秘密吗? 佛法没有秘密。但是绝少有人知道这个不交涉并不是你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完事了。不交涉是智慧自己跳出来了。 智慧自己本身就具备无交涉。那么你心里这个无交涉又是什么呢? 这不成了两个无交涉吗? 那么与我寄雪窦三十棒到底是个啥意
  • 2
    很多人以为学佛就要多看佛经。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看佛经不闻法就能开悟的。 实际上还真不是这回事! 那惠能只听了一句就就信入佛法了。佛法不是学来的。他最讲因缘。佛法其实早就和种子一样将三世因缘种在你心里了。 只等因缘到 豆荚便炸开
  • 2
    眼色耳声 万fa成办从朝至暮 诸法不相到牵牛入鼻孔 祸不入慎家之门。 有老参却说“诸法不相到”是说一言一行毫无章法。 何谓诸法不相到?眼耳声色万fa成办。如何是牵牛入鼻孔?不相法住位 如何是祸不入慎家之门? 无有不相 万法住位
  • 9
    今日看到禅宗修行吧在很激烈的讨论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正是禅宗最为核心的课题。 踏倒法堂。 何谓踏倒法堂? 还是引用那个最老掉牙的公案。檗坐南泉位。 泉曰。何时得有此事。 檗曰。威音王以前。泉大喝曰犹王老师儿孙。 檗下座。 檗为啥下座。其实就是这句—— 一切法缘生即一切法无自性空! 修行吧里诸道友都在用非有非空这个中道理论在演绎。 非有非空 完全不是中庸之道。完全不能用不偏不倚不左不右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之类的哲学
  • 15
    《做一个生活的艺术家》,已经开悟的禅宗大师们,无一不是把日常生活当作修炼的对象,而自己的身体就是修炼的工具。连接在我身体上的每一样东西,诸如手、脚、躯干、头、内脏、神经、细胞、思想、感情、感觉——所有构成整个人身的一切东西——都既是材料,又是工具,他们利用这些把他的创造性天才塑造性行为、举止以及各种动作,实际上也就是塑造为生活本身。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的生活反映着他从取之不竭的无意识之源所创造的一
  • 1
    很多人自以为是理所当然的说出了三圣大喝的理由。我只能给你说。三圣大喝。绝少有人知道! 若要想在此生有突破你就好好疑者去。这不是儿戏。你若抱着混混沌沌随波逐流的态度。以风花雪月戏说人生的所谓禅茶一味去说禅。那你连边都沾不上。 祖师有云 华地虽因种 从地种花生 若无人下种 花地竟无生 又有云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亦无种 无性亦无生
  • 0
    为什么涟水女孩能进全球12,努力奋斗坚持只是基础,肯定还有很多东西没告诉我。到底是行就是行。还是不行就是不行。
  • 1
    谓曾未生圣法相续分位差别名异生性。如是非得何时当舍。此法非得得此法时或转易地舍此非得。如圣道非得说名异生性。得此圣道时或易地便舍。余法非得。
  • 29
    斯门已成就 各自入圆明 当依如是住 好事不如无。 何谓好事不如无?
    红炉月 6-15
  • 10
    有人一直提这个,好像有最上禅机一样。 临济喝是出了名的教育方法,临走说你们不要断绝呀!那个大喝一声,意思是,师父放心吧,你看我都学会了,喝的声音不比你小,一定把临济喝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哎!你个蠢驴啊!学的真好!给你点赞👍。 这个故事更多的是讲禅宗的教育方式不是死板的,和一指禅一样。和考验境界的公案,开示徒众的公案是不一样的。 不能是个公案就说和三圣大喝一个意思。 而且不是说公案中每一句答对都是哑谜,很
  • 1
    就不提禅宗的开悟,就是白骨观的一点小境界。未证谓证,都是要下地狱的
  • 5
    十二月十二日开示(八七第七日) 未开悟的人,举心、动念就是妄想;开悟以后,举心、动念皆是真如。一个妄想,一个真如,究竟是同是别?要问你们一下子:妄想是甚么?真如是甚么?同,在甚么地方?别,又在甚么地方? 破了本参的人当然是清楚的;要替你们工夫未到的人,详细分别一下子,不然,恐怕你们都是儱侗的:我们未悟以前,妄想一动,就是一个相;打南京的妄想,南京的相就现出来了;再打上海的妄想,南京的相早已灭了;上海
  • 7
    闭起眼睛,觉得有一点清净,认为这就是空,空不了的,那也是心理的一个状况。也就是说,当我们打坐时,眼睛闭起来,脑子进入半休息的状态,不是完全睡眠,眼神经也没有完全地休息。只是下意识当中,空空洞洞的,在下意识的记忆习惯上,呈现一个类似空的景象而已。而这个景象前面,还是黑茫茫的,然后在这里头忙起哲学来了,玩起话头来了,然后觉得自己都懂了,还认为自己是一箭破三关呢!
    缘牧 6-11
  • 17
    这个曹洞俗家弟子赵伯旺发的曹洞宗旨。广东四会市六祖寺。是惠能的家乡。
  • 8
    公案不是用来理解法义道理的。是用来落疑的。 什么是落疑? 刹那法身现! 我为啥要封禁有些人呢? 不是因为我有吧主封禁权。而是 禅宗只有疑者去! 不要耍聪明在这里天天辩论。 禅宗只是要你疑者! 他不讲究什么方法。我也不说什么参话头看话头。只是要你想不通的。你一定不能放过! 只要是你有所怀疑的。你就不能轻信书上说的。
  • 1
    岩头话出。有僧曰使得。 岩头作伸颈状。 僧曰汝头落地。 岩头哈哈大笑。 他日僧至雪峰处备述前状。雪峰乱棒趁出。 有人说。张嘴就疑着去,一点意思都没有! 确实没有意思。可我就是这样老老实实疑者二十四年过来的。这确实很漫长,一辈子有多少个二十年呢? 你看上面这段公案。那时候油嘴滑舌不狠用心疑者去的人和现在一样普遍。都认为自己很厉害。说疑者一点意思都没有。 其实这雪峰乱棒趁出就是前面的“汝头落地”。就是三圣所谓大
  • 17
    所谓大小乘之争你不要跟着别人人云亦云。唯有自己晓得了才会知道—— 其实在关键节点上大小乘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你没有明悟前所有的经论都值得怀疑!比如下面这段俱舍论。
  • 51
    百丈被马祖一扭鼻子后。突然行为大变。 第二天马祖讲法。百丈突然卷起席子就走! 关于为什么要卷席子。 其实在唯识二十论里有非常清晰的论述。 我在这里也不搬经文来证明。 这里就作为一个疑点存在诸位老参们的心底。
  • 3
    极净不可立 智地不可留 然我确实立 无智怎可留 他立我不立 留他不留你 毕竟三圣这一声大喝是何结果? 且疑者去!
    如是3 6-9
  • 1
    有一个想要成功。想要弄懂的动力一直埋在心底。等他哪一天突然神秘启动了。 就是顿悟!
  • 2
    赌鬼有时候一碰麻将就知道这张牌正是是胡牌! 这就是顿悟。 什么是疑情。 就是想赢! 一碰就赢了。 这就是疑情落地。 这才叫做会佛法了。 如果你从这件事上你突然就能看懂唯识二十论。或者成唯识论。或者解深密经。或者金刚经。 或者就这一段一看就知道了 即此二相 互夺两亡 情伪不存 俱无有力 空有双泯 名言路绝 戚心无寄 这就是顿悟。 因为你的智慧自己出来了。法身出来了。你一看经文就知道了。如同惠能一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明白了
  • 70
    遵曰:“明镜当台,请师一鉴。”师曰:“不鉴。”遵曰:“为甚不鉴?”师曰:“水浅无鱼,徒劳下钓。”遵无对,师便打。 宁十二不然: 遵曰:“明镜当台,请师一鉴。 宁:好鉴。 遵曰:“鉴个什么? 宁:历历在目,认人相见。
  • 9
    龙吟雾起,虎啸风生,这是出世边事。 我今学鸡鸣狗叫,几人得见此边事?
  • 39
    没有怀疑,就没有领悟!现在大多数人听讲座。看注解。看经文。唯注释讲解唯经文马首是瞻。说啥就是啥。这个其实就是最大的障碍。我们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哪怕是佛祖所云,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人就说了,惠能一听那句话就会了。那是惠能。各人因缘不同。且慧根高下相差甚远。我们不能当下契入,只能按照自己根基老老实实参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近期几个师兄进吧。动辄即用经文知见一说了之。似乎几句就万事大吉了。自
  • 12
    你看。仅仅是开了个锁,一转锁就开悟了!
    如是3 6-2
  • 31
    不是! 若真一顿。刹那便如此。且看 孟冬改旦晓天寒 叶落归根露远山 不是见闻生灭法 当头莫作见闻看 你要看第一句是啥意思。落疑。如火是火。 露远山其实不是修出来的!一念相应故。何谓落叶归根?远山本分事已经完成了。如何是本分事?远落叶归根!你还见远山吗?至于后面两句就不用看了。 懂吗?
    如是3 6-1
  • 50
    此僧眼望二师。转身入众。 师使人唤僧入。 曰人天众中。何不礼拜覆却! 师拍坐具。 说到这里。临济灭度前唤徒弟说。死后切勿忘记传承正法眼藏。却听三圣一声大喝! 临济说。谁知我正法眼藏却正在此瞎驴眼中灭却! 岂不正如祖师拍坐具耶!
  • 3
    1.圆悟克勤禅师 当人脚跟下一段事,本来圆湛不曾动摇。威音佛前直至如今,廓彻灵明如如平等,只为起见生心分别执着,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顿休,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所以古人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多见聪明之人,以妄心了了,放此妄心不下,逗到歇至不动处,不肯自承当本性。便唤作空豁豁地,却拟弃有着空,是大病。若有心弃一边,便是知解。不能彻底见性,此性非有不须弃,此
  • 1
  • 4
    声前一句,千圣不传;面前一丝,长时无间。
  • 71
    别的禅宗吧太吓人了,有的说自己开悟了,有的说自己开悟了以后给大家解答问题,有的要开宗门,大家发公案吧!如果真的建群了肯定会争吵不休,还是发公案好,可以让别人思考感悟
    如是3 5-22
  • 2
    浅谈禅宗公案 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来的佛教宗派,是个综合性学派,在思想上,主要属于大乘佛教如来藏学派,重视本性清净。禅宗强调个人的修为以及神秘经验,以开悟见性为修行重点。 公案的原义为中国古代官府的判决文书,由此转而为佛教禅宗用语,指禅宗祖师的一段言行,或是一个小故事,通常是与禅宗祖师开悟过
    浅忆DHC 5-21
  • 18
    三空正法直示君, 临门止步品楹联, 会尽三藏世尊义, 妙解文功终无缘。 欲责我语何所指, 责处问责恰恰时, 脱尽繁华天真露, 眼前指月颂一则!
  • 6
    道吾问云岩,大悲千手眼,哪个是正眼? 云岩曰。如人夜眠。枕子落地。不用点灯寻找反手一抓就得。却是何意? 道吾说。我知道了。全身是眼! 云岩说。道则道得。只得八成。 道吾说。便是你怎么说。 云岩说。通身是眼! 诸位老参。全身是眼和通身是眼有何区别?
    浅忆DHC 5-20
  • 0
    90年代台湾有个法师去台湾大学讲了一个多小时法后第二天就有八成大学生跑去寺院出家了!很多家长去寺院找孩子,去到看见孩子已经剃光头穿上僧衣了!他们就把孩子强行拉回家了,回到家里孩子依然天天念经吃素[lbk]汗[rbk]学校老师也感慨,我教书一年不如大师讲一个小时[lbk]汗[rbk]当时这事轰动港台,事后这位法师被政府官员佛教协会上门指责了~说要跟众生讲些正能量有利社会的法…这大师跟学生讲的是原始佛法,现在已经失传了!现在的法
    鬼谷子 5-17
  • 1
    林子烧光时如何? 烧了树林子 死汉吃果子。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禅者

目录: 其他生活话题